本草简要方-第页-[卷之三\草部二] 附子乌头天雄侧子(一类而四名)_中药方集
 
本草简要方
[卷之三\草部二] 附子乌头天雄侧子(一类而四名)
】 【繁体
附子主治回阳温中补虚补命门火暖脾胃逐风寒。霍肿满。脾滞肾寒妇女经闭堕胎。此药能引补气药行十二分。以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有斩关夺隘之功。惟阳症火症血亏者不可用。(附子生于附子之侧者曰侧子。种之经年。根独长大。不生附子者曰天雄。天雄难得。乌头侧子。
功力稍弱。)附子七味丸。附子(制)一两。熟地(制)八两。山茱萸肉(酒润)山药各四两。丹皮泽泻茯苓(乳拌)各三两。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治阳亏畏冷气虚火衰。自汗盗汗
腹痛便溏。
附子八味汤。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芍药茯苓人参炙草桂心各三两。白术四两。
咀。
每当归白茯苓熟地川芎白芍(酒炒)各一钱。木香肉桂炙草各五分。水二钟。加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八分。食远服。治房劳伤阴外寒侵入而成流注者。附子六物汤。附子甘草各一钱防己白术白茯苓各八分。桂枝五分。水二钟。加生姜三片。煎至八分。食远服。治附骨疽在腿里侧属太阴脾经者。附子防风散。附子防风甘草茯苓干姜各七钱五分。柴胡一两五钱五味子白术各一两。桂心五钱。每服三钱。水二盏。加生姜四片。温服。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附子乌鸡丸。附子三钱乌鸡肉(去皮油酒蒸)三两鹿茸一两。山药苁蓉肉桂蒲黄(炒黑)当归茱萸肉各五钱。白芍一两。熟地一两五钱。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腹温酒下。
治经如绿水。附子理中汤。附子(炮熟)二钱。干姜(炮黑)白术(炒焦)人参炙草各二钱五分。
水二钟煎至八分。食前服。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四肢厥冷。肠鸣腹痛。霍乱转筋。体冷微汗。呕吐泄泻。一切沉寒痼冷等证。入肝加木瓜。入脾多加白术。入肺加桑白皮。入心加茯苓。腹痛甚加木香。下利及渴者多加白术。倦卧沉重多加附子。腹满去炙草。呕吐去白术。
加半夏姜汁。脐下动气去白术。加桂。心悸加茯苓。寒积结胸加枳实。附子麻黄汤。附子麻黄干姜白术人参甘草各等分。水煎服。治猝中寒湿口眼。语声混浊。胸腹填胀。气喘昏晕。腰脊强急。附子散。附子五分。丁香黑姜陈皮甘草各四分。当归二钱。白术一钱。研末。
每服二钱。粥饮下。治产后霍乱吐泻。手足逆冷无块痛者。附子泻心汤。附子(炮去皮别煎汁)一枚。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切碎以麻沸汤二升渍三黄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恶寒汗出。及寒热不和胁痞结。乌荆丸。川乌(炮去肉脐)一两。
荆芥穗二两。研末醋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治诸风纵缓。言语謇滞。遍身麻痛。及妇人血风头痛目眩肠风脏毒下血不止者。乌头赤石脂丸。川乌(泡)一两。蜀椒干姜各一两附子五钱。赤石脂一两。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热水下。日三次。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汤。川乌五枚。麻黄芍药(酒炒)黄(姜汁和蜜炙)炙草各三两。先以蜜二升煎乌头至一升。出乌头。另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中更煎。服七合。不知尽服之。治历节痛不可屈伸。及香港脚疼痛。天雄散。天雄(炮)龙骨各三两。白术八两。桂枝六两。为散。每服半钱匕。温酒调下。日三次。治阴精不固。天雄难得。可以附子代之。
Tags:《命门》 《风寒》 《经闭》 《堕胎》 《腠理》 《寒湿》 《虚火》 《自汗》 《盗汗》 《八味汤》 《食远服》 《房劳》 《伤阴》 《外寒》 《流注》 《附子六物汤》 《附骨疽》 《附子防风散》 《五味》 《温服》 《拘急》 《附子理中汤》 《虚寒》 《肠鸣》 《霍乱》 《转筋》 《呕吐》 《泄泻》 《痼冷》 《腹满》 《心悸》 《结胸》 《附子麻黄汤》 《等分》 《中寒》 《气喘》 《附子散》 《心下痞》 《恶寒》 《寒热》 《头痛》 《赤石脂丸》 《背痛》 《乌头汤》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草部二] 半夏 下一篇[卷之三\草部二] 藜芦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