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背痛介绍

背痛,是指背部因某种原因引起疼痛的一种自觉症状。可引及肩、胸、心下、腰部。

本症在《素问·阴阳别论》将之归属于“风厥”,《金匮要略》归于“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虽也有背痛症状,但以胸痛为主,可见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心下为胃,胃痛可引及相应的背部,但每有胃部症状。腰痛引脊上引背部,则称为腰背痛,以上症状与单纯背痛不同,应予鉴别。

【鉴别】

常见证候

寒湿侵袭背痛:背痛板滞,牵连颈项,项背强痛,肩胛不舒,或肩背重滞兼有恶寒,舌苔白腻,脉浮缓,或沉紧。

气血瘀滞背痛:睡后背部痠痛,时觉麻木,起床活动后痛减,舌淡暗或有瘀点,脉沉细或细涩。

鉴别分析

寒湿侵袭背痛:多为素体虚弱,寒湿乘袭太阳经,寒湿凝滞,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背部痛板滞,颈项强痛,肩胛不舒。其临床辨证要点为:背痛板滞,兼有恶寒,脉浮缓或沉紧。若肩背痛不可回顾者,此为手太阳经受邪以阴雨潮湿寒冷环境时加重。如背痛项强,腰似折,颈似拔,此足太阳经不通行。其治疗以祛风散寒为主,常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气血瘀滞背痛,多发于老年人或久病体弱人,气虚血少,气无力推动血行,血流不畅,气滞血凝,经络失养,则背部瘦痛,如《临证指南医案·诸痛》曰:“久病必入络,气血不行”,又云:“络虚则痛”。其临床特点为:睡后背部痠痛,入夜痛甚,活动后减轻,其脉沉涩或沉细。其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佐以活络,宜用蠲痹汤,配服小活络丹,或配按摩治疗。

背痛一症,有内外两因,虚实迥异。如《医学入门·问症》曾简要记述肩背疼痛:“暴痛为外感,久痛为虚损夹郁。”临床治疗,选用适宜的引经药,如防风、羌活,疗效会更好。

【文献别录】

《杂病广要·肩背痛》引《医学六要》:“背痛,肥人多痰,年高必用人捶而痛快者属虚,除湿化痰兼补睥肾。醉饱后多痛欲捶,是脾不运而湿热作楚也,须节饮。瘦人多是血少阴虚,亦不禁酒及厚味而然,养血清火,四物、酒芩、连、丹皮。背痛须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

背痛

[卷下] 第七十八问妊娠十月将养之法
[卷上] 第四十九问带下三十六疾
[卷之二十\产后遍身疼痛方论第一] 趁痛散方
[卷之十二\妊娠门] 妊娠腰腹及背痛方论第十四
[卷之六\寡妇寒热如疟方论第四] 生地黄丸
[卷之五\妇人痨瘵叙论第一] 子芩散
[卷之五\妇人痨瘵叙论第一] 神仙秘法
[卷之五\产后门] 遍身疼痛
[卷之四\胎前门] 逐月养胎法
[卷之二\杂症门上] 虚劳
[卷之一\调经门] 赤白带下
[集之三·心脏部一] 噫气
[卷十] 噫气
[卷六] 咳嗽
[卷之九\胎前门·下] 妊病下胎
[卷之八\胎前门·上] 逐月养胎法
[卷之五\积聚瘕门] 论妇人八瘕所因
[卷之三\赤白带下门] 论带下由劳伤冲任
[卷之一\调经门] 调经通用诸方
[卷之三] 妊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