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第141页-[卷十六\泄痢门] 痢疾_中药方集

TOP

 
卫生宝鉴 - 第141页
[卷十六\泄痢门] 痢疾
】 【繁体
内经曰。脓血稠粘。皆属于火。夫太阴主泻。少阴主痢。是先泄而亡津液。火就燥。肾恶燥
居下焦血分。其受邪者。故便脓血也。然青白为寒。赤黄为热。宜须两审。治热以坚中丸、豆蔻香连丸。治寒以胶香散。或多热少寒。水煮木香膏。虚滑频数。宜止滑。宜养脏汤。病气大退。正气未复。当补脾。且如泻痢止。脾胃虚。难任饮食。不可一概用克伐之剂。若补养其脾。胃气足。
自然能饮食。宜钱氏方中异功散。设或喜嗜饮食太过。有伤脾胃。而心腹痞满。呕逆恶心。则不拘此例。当权用橘皮枳术丸。一服得快勿再服。若饮食调节无伤。则胃气和平矣。

【坚中丸】
治脾胃受湿。滑泄注下
黄连(去须)黄柏赤茯苓(去皮)泽泻白术(各一两)陈皮肉豆蔻人参白芍药官桂半夏曲(各半两)上十一味为末。汤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前。

纯阳真人养脏汤
治下痢赤白。
人参当归白术(各六钱)官桂甘草(各八钱)肉豆蔻(半两)木香(一两六钱)诃子(一两二钱)白芍药(一两六钱)罂粟壳(三两六钱)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

【水煮木香膏】
治脾胃受湿。脏腑滑泄。腹中疼痛。日夜无度。肠鸣水声。不思饮食。每欲痢时。里急后重。或下赤白。或便脓血。并皆治之。
御米壳(蜜水浸湿炒黄。六两)乳香(研)肉豆蔻缩砂(各一两半)当归白芍药木香丁香诃子皮藿香黄连(去须)青皮(去白。各一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浓朴(姜制)陈皮(各一两)枳实(麸炒。半两)上十七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枣一枚擘开。煎至七分。和渣。稍热。食前服。
丁巳年八月。从军过邓。时值霖雨。民多痢疾。遂得白术胃散圣饼子。于高仲宽处传之。用之多效。故录于此。

【白术安胃散】
治一切泻痢。无问脓血相杂。里急后重。窘痛。日夜无度。及治小肠气痛。妇人脐下虚冷。并产后儿枕块痛。亦治产后虚弱。寒热不止者。
御米壳(三两。去顶带。蜜拌炒)茯苓(去皮)车前子白术(各一两)乌梅肉五味子(各半两)上六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之。

【圣饼子】
治泻痢赤白。脐腹撮痛。久不愈者。
定粉密陀僧舶上硫黄(各三钱)黄丹(二钱)轻粉(少许)上五味为末。入白面四钱匕。滴水丸如指头大。捻成饼。阴干。食前温浆水磨下。大便黑色为效。

南白胶香散
治脾胃虚寒。滑肠久泻。脐腹疼痛无休止时。
御米壳(四两。醋炒)龙骨南白胶香(各三两)甘草(七钱。炙)干姜(半两。炮)上五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忌冷物伤胃。

豆蔻燥肠丸
治沉寒涸冷泄痢。腹痛后重。
附子(炮。去皮)赤石脂(各一两)舶上硫黄良姜(切炒)肉豆蔻干姜(各半两。炮)上六味为末。酷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食前。忌生冷硬物及油腻物。

【玉粉散
治冷极泄泻久作。滑肠不禁。不思饮食。服之神效。
红豆(拣净)大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各半两)舶上硫黄(另研。二钱半)上四味为末。入研药匀。每服二钱。空心半稀半稠粟米饮下。至晚又一服。重者十服必效。轻者三五服安。

【玉粉丹】
逐化虚中积。止脓血痢。撮痛。里急后重。并皆治之。
定粉(半两)粉霜(三钱)延胡(三钱)腻粉(一钱)石燕子(一个半)上先杵石燕、延胡为末。入乳钵内。共粉霜等一处。研如粉。鸡清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温米饮下。食前临卧。不论老弱妊妇产人。皆可服之。粥饮下五丸。或另丸一等麻子大。量小儿大小。夜卧温米饮下五七丸。渐服十丸。忌油腻粘滑冷硬等物
桃花丸
治肠胃虚弱。冷气乘之。脐腹搅痛。下痢赤白。
赤石脂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空心食前。日三服。一方治禁口痢。验。梨一枚去心。入好蜜一匙。煨过食。

【玄青丸
治下痢势恶。频并窘痛。或久不愈。诸药不止。须吐下之。以开除湿热。痞闷积滞。而使气液宣行者。宜以逐之。兼宣利积热。酒食积。黄瘦中满水气肿。腹胀。兼治小儿惊疳、积热、乳癖等证。
牵牛(头末二两)青黛(一两)黄连黄柏大黄甘遂芫花(醋拌炒)大戟(各半两)轻粉(二钱)上九味为末。研匀。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再服加十丸。空心日午临卧三服。以快利为度。
后常服十五丸。数日后得食力。痢病未痊者。徐加。再取利。利后却常服。以意消息。病去为度。
后随证止之。小儿丸如黍米大。退惊疳积热。不须下者。常服十丸。

阿胶梅连丸
治下痢。无问久新赤白青黑疼痛诸证。
阿胶(净草灰炒透研。如研不细者。再炒研细尽)乌梅肉(炒)黄连黄柏(炒)赤芍药当归(炒)赤茯苓(去皮)干姜(炮。各等分)上八味为末。入阿胶末和匀。水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前。
Tags:《太阴》 《少阴》 《津液》 《肾恶燥》 《豆蔻香连丸》 《白胶香散》 《养脏汤》 《正气》 《胃虚》 《胃气》 《异功散》 《恶心》 《橘皮枳术丸》 《注下》 《半夏曲》 《纯阳真人养脏汤》 《温服》 《脏腑》 《肠鸣》 《里急后重》 《痢疾》 《安胃散》 《圣饼子》 《小肠》 《寒热》 《五味》 《滴水丸》 《南白胶香散》 《虚寒》 《豆蔻燥肠丸》 《粉散》 《泄泻》 《粉霜》 《桃花丸》 《等分》 《青丸》 《积滞》 《中满》 《水气》 《乳癖》 《疳积》 《阿胶梅连丸》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十六\泄痢门] 四时用药例 下一篇[卷十六\泄痢门] 飧泄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