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第152页-[卷十七] 大便门_中药方集

TOP

 
卫生宝鉴 - 第152页
[卷十七] 大便门
】 【繁体
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以脾约麻仁丸主之。

【脾约麻仁丸】
芍药(半斤)枳实(半斤)麻子仁(二升)大黄(一斤。去皮)浓朴(一斤。炙。去皮)杏仁(一斤。去皮尖熬)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二服。渐加。以利为度。

润肠丸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燥不通。全不思食。此乃风结秘、血结秘。皆令闭塞而不通也。风以润之。血以和之。和血疏风。自然通矣。
桃仁(汤浸去皮)羌活大黄(煨)当归(各半两)麻子仁(半升)上以桃仁、麻仁研如泥。入罗末药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汤送下。
以通为度。○如不通而滋其荣盛者。急加酒洗大黄以利之。○如血涩而大便燥者。加桃仁、酒洗大黄。○如风结燥。大便不行者。加麻仁、大黄。○如风涩大便不行者。加皂角仁、大黄、秦艽以利之。○如脉涩觉身有气涩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黄以除气涩。

当归润燥汤】
升麻生地黄(各二钱)麻子仁(研如泥)当归熟地黄生甘草桃仁泥(研)大黄(煨。各一钱)红花(五分)上咀。入研药。都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去渣。空心宿食消尽。稍热服之。

犀角丸
三焦邪热。一切风气。又治风盛痰实。头目昏重。肢体拘急。肠胃燥涩。大小便难。
犀角(镑末)黄连(各一两)人参(二两)大黄(八两)黑牵牛(十二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临卧。温水下。量虚实加减。

七宣丸
疗风气结聚。宿食不消。兼砂石皮毛在腹中。及积年腰脚疼痛。冷如冰石。脚气冲心。烦愦。头旋暗倒。肩背重。心腹胀满。胸膈痞塞。及风毒连头面肿。大便或秘。小便时涩。脾胃虚痞。不食。
转筋。挛急掣痛。心神恍惚。眠寐不安。
桃仁(去皮尖。炒六两)柴胡(去苗)诃子皮枳实(麸炒)木香(各五两)甘草(炙。四两)大黄(面裹煨。十五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前临卧各一服。以利为度。觉病势退。服五补丸。此药不问男女老幼。皆可服。量虚实加减丸数。

七圣丸
治风气壅盛。痰热结搏。头目昏重。涕唾稠粘。心烦面热。咽干口燥。肩背拘急。心腹胁肋胀满。腰腿重疼。大便秘。小便赤。睡卧不安。又治大肠疼痛不可忍。
肉桂(去皮)川芎大黄(酒蒸)槟榔木香(各半两)羌活郁李仁(去皮。各一两)上七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水送下。食后。山岚瘴地最宜服。虚实加减之。

【润肠橘杏丸】
此二味降气润肠。服之大肠自无涩滞。久服不损胃气。
杏仁(去皮尖。麸炒)橘皮(等分)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水下。

【麻仁丸】
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治冷热壅结。津液耗少。令人大便秘难。
或闭塞不通。若年高气弱。及有风人大便秘涩。尤宜服之。
枳壳(去穣。麸炒)白槟榔(煨。半生)菟丝子(酒浸别末)山药防风(去叉枝)山茱萸肉桂(去粗皮)车前子(各一两半)木香羌活(各一两)郁李仁(去皮。另研)大黄(半蒸。半生)麻仁(别捣研。各四两)上为细末。入别研药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临卧。服之。

【神功丸】
治三焦气壅。心腹痞闷。大腑风热。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疼。头昏面热。口苦舌干。心胸烦躁睡卧不安。及治香港脚。并素有风人大便结燥。
火麻仁(另研。如膏)人参(各二两)诃黎勒皮大黄(锦纹者。面裹煨。各四两。
)上为细末。入麻仁捣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温酒米饮皆可。服食后临卧。如大便不通。可倍丸数。以利为度。
论曰。凡脏腑之秘。不可一概治之。有虚秘。有实秘。胃实而秘者。能食而小便赤。当以麻仁丸、七宣丸之类主之。胃虚而秘者。不能食而小便清利。宜以浓朴汤主之。

【浓朴汤】
白术(五两)浓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各三两)枳实(麸炒)半夏曲(各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个。煎至八分。去渣。大温服。食前。夫胃气实者。秘物也。气虚者。秘气也。

【蜜导煎】
阳明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导煎而通之。及土瓜根与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四两)上一味。熬欲凝。丸如指大。长二寸。头锐。纳谷道中。欲大便时去之。

半硫丸
除积冷。暖元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并皆治之。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妇人醋汤下。
Tags:《阳脉》 《胃气》 《脾约》 《麻仁丸》 《润肠丸》 《疏风》 《白汤》 《宿食》 《热服》 《犀角丸》 《三焦》 《邪热》 《目昏》 《拘急》 《虚实》 《七宣丸》 《皮毛》 《胃虚》 《转筋》 《七圣丸》 《心烦》 《咽干》 《大肠》 《等分》 《五脏》 《津液》 《风热》 《头昏》 《口苦》 《舌干》 《烦躁》 《脏腑》 《胃实》 《半夏曲》 《温服》 《胃气虚》 《阳明》 《自汗》 《半硫丸》 《风秘》 《泄泻》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十七] 胞痹门(治小便不利。并.. 下一篇[卷十七\肠风痔漏门] 肠风痔漏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