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第211页-[卷之下] 妇人胎产(二十八)_中药方集

TOP

 
丹溪手镜 - 第211页
[卷之下] 妇人胎产(二十八)
】 【繁体
脉平而虚者乳子。
心脉洪大而滑,肺脉微而不浮;肝脉微横不绝皆妊。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搏者,逼近于下。别者,别出于上,气和血调,阳施阴化,谓之有子。)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少阴脉,心脉也。)尺中按之不绝者,妊子。
三部浮沉正等,按之无绝者妊。
寸微关滑,尺数流利,往来如雀啄者妊。
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是三月也;重手按之不散,但实不滑者,五月也。

男女法
左沉实疾大者为男,纵者主双。
右沉实疾大者为女,纵者主双。
注云∶纵则横也。

离经
脉一呼三至,曰离经;沉细而滑曰离经;尺脉转急如切绳曰离经。
脉浮,腹痛引腰脊,为欲生。
妊三月而渴,脉反迟,欲为水分,复腹痛者堕。
妊五月、六月,脉数必坏,脉紧必胞漏,脉迟必腹满而喘,脉浮必水坏肿也。
妊六七月,脉弦发热恶寒,其胎逾腹,腹痛小腹如扇,子藏闭故也,当温之附子。
妊六七月,暴下水斗余,必倚而堕。
妊七月、八月,脉实大牢强,弦者生,沉细者死。
妊月足,身热脉乱者吉。

新产
脉沉小滑者生,实大弦急者死,焱疾不调者死;新产得热病,脉悬小,四肢温者生,寒清者死;新产因伤寒中风,脉实大浮者生,小急者死。
脉微涩为无子;弦大为无子;皆血虚气弱故也。
漏血下赤白,日下数升,脉急实者死;紧大者死;迟者生;虚小者生。
寸关调如故,尺绝不至者,月水不利,引腰绞痛,气积聚,上抢胸胁也。
脉得浮紧当身痛,不痛腹鸣者,必阴吹寸口浮而弱(浮为虚,浮短气弱有热而无血,)趺阳浮而涩(浮气满,涩有寒,)少阴弱而微(微少血,弱生风,)胃气下泄,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以发煎导之。
少阴滑而数,阴中必疮。
少阴脉弦,白肠必挺核。
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腹中痛,半产而堕伤,浮则亡血,绝产恶寒。
少阴浮而动,浮为虚,动为痛,必脱下。

凡妇人脉,常欲濡弱于丈夫。

胎堕
因虚而热四物汤四君子汤加阿胶乌梅桑寄生黄芩治胎常转动无时,下血疼痛。
枳壳(麸炒)川芎(各一两)熟地(二两)糯米(二合)姜枣金银同煎,治伤胎。

转胎
因血虚有痰。
其状胎满逼胞,致小便不利,尿出不知时。
胎满逼胞者,盖因痰,胎避而下。又因血气不足,不能升举,四物加活石、贝母,有痰加二陈汤,甚者服药后探吐。

恶阻
因痰血相搏,二陈汤加减主之。

胎妇腹胀
因脾虚有热而气不利。
枳壳(炒)白术黄芩
治气急胎惊,两胁膨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睡惊。
四君子汤加茯苓木香川芎川归麦门冬
胎水
即肿满,俗名子肿。因冷湿。
川归芍药茯苓白术陈皮(每四钱)用鲤鱼修理水煮熟,去鱼,以汁盏半,姜入药同煎至七分,空心服。

胎妇寒热
小柴胡去半夏。

胎痛
因血少。
四物加香附、紫苏(能安胎)。

子悬
即胎凑上心腹,胀满而痛,因胎气不和也。
大腹皮紫苏陈皮白芍川芎川归(酒洗各一两)人参甘草(各半两)姜葱白煎服。
又治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下。

心痛
因宿寒搏血,血凝其气,气与血并。
玄胡(醋炒)川归陈皮酒糊丸。
又方加桂、赤芍药、蒲黄、木香、乳香、没药。
又方五灵脂蒲黄(醋炒)醋汤下即失笑散。有寒加桂,有热加栀子,气加木香、枳壳,虚加川芎、川归(祖按上二方治心痛则可,有胎则忌,或可施之产后心痛者。)
子烦
病若烦闷,因二火为之。
麦门冬黄芩茯苓竹叶煎服。
一方加人参、防风。

胎漏
艾汤胎动不安下血,或胎奔上刺心短气,及治顿仆,四物加胶艾。

无故下血,腹痛不甚,或下黄汁。
用野苎根(炒一两)金银(各五钱)水酒各一盏煎。

坠跌压触,胎动腹痛下血。
用缩砂炒透,末之酒下。

漏下
用生地黄末,酒下。
一方加白术、地黄、枳壳、芩,汤下,治血虚有热胎漏。胎漏下血,用芎、归,水酒煎服探之。若不损则痛止,或动已损则逐下。

宿有风冷,胎痿不长,动伤易致损坠
白术川芎(一两)川椒(去口炒七钱半)牡蛎(五钱)酒下。
腹痛加芍药。心下痛加川芎。
川归川芎芍药干姜酒下。

又方
恶露不散,脐腹坚胀。
川归川芎牡丹皮(一两)玄胡桂蜜丸。

阴脱
乃气血下溜。
四物黄芩(一两)皮(烧存性五钱)牡蛎(二两)升麻饮下。


硫黄乌贼骨(五钱)五味子(一钱)末掺患处。


蛇床子(炒)热布裹熨之。

阴肿
桃仁枯矾五倍子等分末敷上。

诸淋
白茅根(一两)瞿麦穗茯苓(五钱)蒲黄桃胶活石甘草(一钱)子目(十个烧)葵子人参(各二钱)石首鱼脑骨(二十个烧)上姜、灯心、木通汤下。

虚烦
人参川归熟地麦门冬桂芍药
论凡产间临月
未诞者,凡有病,先以黄芩、白术安胎,然后方用治病药。
发热及肌热者,芩、连、参、主之。
腹痛者,宜白芍药、甘草。
感冒者,根据解利治之。

凡产后诸病
忌用白芍药,宜黄芩、柴胡。
内恶物上冲胸胁者,宜大黄、桃仁。
血刺痛者,宜当归。
内伤发热者,宜黄连。
渴者宜茯苓,忌半夏。
喘嗽去参,腹胀去甘草。
产后身热血证,一同伤寒,若伤寒当有痛处,脉弦而迟宜解伤寒;血虚者无痛,脉弱而涩,宜补其血。

酒煮当归丸
治一切虚证下脱,脉洪大无力,按之空虚不鼓,此中寒之证。
川归(一两)茴香(炒五钱)附(炮)良姜(各七钱)上四味锉,以酒一升半,煮至酒尽,焙干。
黄盐(炒)丁香苦楝甘草(各五分)蝉蜕(三钱)柴胡(二钱)升麻木香(一钱)玄胡(四钱)上九味,同前酒煮四味,俱末,酒煮面糊丸,空心醋汤下。

固真丸
治带久不止,脐腹冷痛,目中溜火,此皆寒湿乘其胞内,肝经伏火也。
白石脂(一钱烧赤水飞研)白龙骨(二钱此二味枯涩)干姜(炮泻寒水四钱)黄柏(五分引用)柴胡(一钱本经)芍药虚加人参黄上末,面糊丸,空心下,血竭将枯加葵花、郁李仁。

红葵丸
治白脓带下,此肠胃有脓也,脓去尽自安。
葵根(一两)白芷(五钱)赤芍枯矾(二钱半)上蜡丸米饮下。


黄荆子(炒焦,米酒下,亦治白带白浊。)
Tags:《阴脉》 《少阴》 《腹满》 《发热》 《恶寒》 《热病》 《中风》 《血虚》 《身痛》 《阴吹》 《寸口》 《短气》 《胃气》 《谷气》 《疝瘕》 《亡血》 《君子汤》 《小便不利》 《二陈汤》 《恶阻》 《胎惊》 《四君子汤》 《子肿》 《寒热》 《子悬》 《葱白煎》 《失笑散》 《子烦》 《胎漏》 《艾汤》 《胎动不安》 《漏下》 《恶露》 《烧存性》 《五味》 《阴肿》 《枯矾》 《等分》 《木通汤》 《内伤》 《当归丸》 《虚证》 《中寒》 《腹冷》 《寒湿》 《水飞》 《带下》 《蜡丸》 《白带》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下] 妇人室女搐搦(二十九) 下一篇[卷之下\小儿科(二十七)] 不治证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