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第页-[卷之三] 温疫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鉴
[卷之三] 温疫
】 【繁体


阳濡弱,阴弦紧,更遇温气,变为温疫。左手脉大于右手,浮缓而盛,按之无力。


众人病一般者,乃天行时疫也。悉由气运郁发,迁正退位之所致也。


冬应寒而反温,春发温疫,败毒散主之;春应温而反凉,夏发燥疫,大柴胡汤主之;夏应热而反寒,秋发寒疫,五积散主之;秋应凉而反淫雨,冬发湿疫,五苓散主之。凡温疫,切不可作伤寒症治,而大汗大下也。但当从乎中治,而用少阳阳明二经药,少阳小柴胡汤,阳明升麻葛根汤
看所中阴阳,而以二方加减和治之,殊为切当。人参败毒散,治四时温疫。通用羌活冲和汤,治温疫初感,一、二日间服之取汗,其效甚速。


凡入温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则不传染。出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为佳。
一方以雄黄、苍术为细末,香油调敷鼻内。或用雄黄末,水调鼻内。虽与病患同卧,亦不相染。

宣圣辟瘟丹
腊月二十四日井花水,在平旦第一汲者是也。盛净器中,量人口多少,浸乳香至岁朝五更时,暖令温。自幼至长,每人以乳香一小块,饮水一、二呷咽下,则一年不患时疫。

神圣辟瘟丹
(诀云∶圣神辟瘟丹,留传在世间,正元焚一灶,疫疠自祛蠲)〔批〕(按上方皆预防瘟疫之剂)苍术(为君,倍用)羌活独活白芷香附大黄甘松三奈赤箭雄黄(各等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弹子大,黄丹为衣,晒干,正月初一平旦时焚一炷,辟除一岁瘟疫邪气

人参败毒散
四时不正之气,冬应寒而反热,夏应热而反寒,春应温而反凉,秋应凉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故病者大小无异。大抵使人痰涎壅盛,壮热如火,头疼身痛项强睛疼,声哑腮肿,俗呼浪子瘟,或称虾蟆瘟。城市乡村,家户相类,悉根据本方加干葛。若寒热往来,必用小柴胡汤。(二方俱见伤寒条下)
加味柴胡汤
治挟岚瘴溪源蒸毒之气,其状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而不能言者,皆由瘀血攻心,毒涎聚胃。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枳壳大黄甘草上锉一剂,姜枣煎,空心服。哑瘴,食后服。

大力子汤
治大头天行病,腮颊颈项肿胀,头疼发热,证似伤寒。兼治哑瘴。
黄芩(酒洗,二钱)黄连(酒炒,二钱)桔梗(一钱五分)甘草(一钱)连翘(一钱)鼠粘子(炒研)玄参(各一钱)大黄(酒蒸,一钱五分)荆芥(三分)防风(三分)羌活(三分)石膏(一钱五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治四时瘟疫,头痛发热,众人一般病者。(孙钝庵传)黑砂糖一盏,入姜汁二盏,化开,令病患服之。当时憎寒壮热,汗出立愈。

二圣救苦丸
(万左川传)治伤寒瘟疫。
大黄(四两,酒蒸)牙皂(二两)上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绿豆汤送下,大汗为效。
Tags:《温疫》 《败毒散》 《柴胡汤》 《五积》 《五苓散》 《大汗》 《少阳》 《阳明》 《小柴胡汤》 《升麻葛根汤》 《冲和汤》 《不传》 《等分》 《邪气》 《四时不正之气》 《壮热》 《身痛》 《项强》 《寒热》 《躁狂》 《大力子汤》 《肿胀》 《发热》 《头痛》 《憎寒》 《二圣救苦丸》 《绿豆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 中暑 下一篇[卷之三] 中寒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