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第页-[卷之七] 麻木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鉴
[卷之七] 麻木
】 【繁体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关后得之,麻在下也。
脉浮而缓,属湿,为麻痹;脉紧而浮,属寒,为痛痹;脉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知痛痒。


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


十指麻,是胃中有湿痰死血,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陈皮、茯苓、桃仁、红花,少加附子行经。又宜四物汤加上药及羌活、苏木。如手指麻痹,因湿所致者,香苏散、苍术、麻黄、桂枝、白芷、羌活、木瓜水煎;脉体虚者,用五积散亦好。
一、如感,手膊或痛,或木,或遍身麻木,用五积散主之。
一、凡人手足麻木,并指尖麻者,皆痰滞经络也。宜二陈汤加竹沥、姜汁、白芥子,以祛痰火,散风气,更灸百会、肩,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此六处共十一穴,以防中风瘫痪,但年少者不可多灸。
一、麻,用补中益气汤加当归、木香、香附、青皮、川芎,少加桂枝引经。木,用四物汤并二陈汤,加桃仁、红花。二方俱用竹沥、姜汁、白芥子,以行经至胁肋,达痰之所在也。竹沥枳术丸搜风顺气丸皆可选用。
麻木者,因风湿下陷入血分,阴中阳道不行。亦有痰在血分者,其症合眼则浑身麻木痒者,血不荣于肌腠。治以参能助阳道,以当归能行阴道,二术、苓、甘、柏以除湿热,柴、升、芍药以升提之。痰加二陈,治当活法。



加减补中益气汤
治气虚手足麻木。
根据本方加木香、大附子、麦门冬、防风、羌活、乌药。

人参益气汤
〔批〕(按此方治气虚麻木之剂)治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
黄(二钱)人参(二钱二分)甘草(二钱二分)白芍药(七分)柴胡(六分)甘草(炙,六分)升麻(六分)五味子(三十粒)上锉一剂,水煎,稍热服

开结舒经汤
〔批〕(按此方治气郁麻木之剂)治七情六郁气滞经络,手足麻痹。
紫苏(八分)陈皮(八分)香附(醋炒,八分)台乌(八分)川芎(八分)苍术(米泔浸三日,锉碎,炒,八分)羌活(八分)南星(八分,制)半夏(八分,制)当归(八分)桂枝(四分)甘草(四分)上锉,生姜三片,水煎,入竹沥、姜汁各半盏服。

清风散
〔批〕(按此方治风气麻木之剂)治身体麻木,遍身结核。北人谓之生饭,南人谓之鼓槌,俗谓风疙瘩,俱属热气滞。
防风(五分)荆芥(三分)羌活(五分)独活(五分)连翘(五分)当归(五分)赤芍药(一钱)生地黄(五分)苍术(一钱)陈皮(一钱)半夏(制,一钱)白茯苓(一钱)乌药(七分)槟榔(五分)木瓜(六分)牛膝(七分)木香(三分)黄连(五分)玄参(七分)鼠粘子(炒,五分)萆(二钱)金银花(六分)升麻(一钱)白蒺藜(炒,八分)防己(五分)上锉一剂,姜三片,葱白五寸,水二盏,煎八分服。
Tags:《气虚》 《湿痰》 《二陈汤》 《五积》 《经络》 《白芥子》 《痰火》 《绝骨》 《中风》 《瘫痪》 《补中益气汤》 《枳术丸》 《搜风顺气丸》 《风湿》 《下陷》 《肌腠》 《五味》 《热服》 《舒经汤》 《气郁》 《七情》 《六郁》 《气滞》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七] 癫狂 下一篇[卷之七] 眩晕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