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传-第页-[卷之三] 吞酸_中药方集

TOP

 
医学正传
[卷之三] 吞酸
】 【繁体


《内经》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惟李东垣独以为寒,诚一偏之见也。河间原病式曰∶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是以肝热口酸也。或言为寒者,但谓伤生冷硬物,而喜噫醋吞酸,故俗医主于温和脾胃。岂知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盖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阳气怫郁而为热证。
故伤寒热在表,而以麻黄汤热药发散,使腠理开通,汗泄热退而愈也。凡内伤冷物者,或但阴胜阳而为病寒,或寒热相搏怫郁而为病热,亦有内伤冷物而反病热,得汗泄热退身凉而病愈也。或微而止为中酸,俗谓之醋心,法宜温药散之,亦犹伤寒解表之义。若久吞酸不已,则不宜温,宜以寒药治之,后以凉药调之,结散热去则气和矣。所以中酸不宜食粘滑油腻者,谓能令气郁不通畅,如食物在器复盖,热而自酸。宜食菜蔬,能令气之通利也。曰寒曰热,于斯明矣,学人详之。

脉法
脉弦而滑。两寸或浮而弦,或浮而滑,或沉而迟,或紧而洪,或洪而数,或沉而迟。胸中有寒饮洪数者,痰热在膈间。时吐酸水,欲成胃反也。

方法

茱连丸
吴茱萸(去梗泡浸半日)陈皮(去白)黄芩(陈壁土炒,各五钱)黄连(土炒,一钱)苍术(米泔浸,七钱半)上为细末,神曲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津唾咽下。一方茱萸、连二味,随时令寒热,迭为佐使(寒月倍茱萸,热月根据本方),苍术茯苓为补助,汤浸蒸饼为小丸,吞之。
治酸必用茱萸,顺其性而折之。
食郁有痰,二陈汤加南星、黄芩之类。
加味胃散,治吞酸因食郁所致,生料平胃散加炒神曲、炒麦芽、姜、枣同煎。
酸味宜节浓味,必蔬食自养,则病易安。
吐清水,用苍术(陈壁土炒)茯苓滑石(炒)白术陈皮煎服。

参萸丸
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又云∶治湿而气滞者,湿热甚者用之为响导。
六一散(一料)吴茱萸(一两,制)上为饭丸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
藿香安胃散
(东垣)治脾胃虚弱,饮食入胃,呕吐作酸,不待腐熟。
藿香丁香人参(各二钱五分)陈皮(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加生姜,水煎温服

加减二陈汤
(丹溪)治痰饮为患,呕吐头眩心悸,或因食生冷硬物,脾胃不和,时吐酸水。
丁香(五分)半夏陈皮(各二钱五分)茯苓(一钱五分)甘草(七分半)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曲术丸
三因)治中脘宿食留饮,酸蜇心痛,吐清水。
神曲(炒,三两)苍术(米泔浸,一两半)砂仁(一两)陈皮(去白,一两)上为细末,生姜汁别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
(祖传方)治吞酸方用黄连吴茱萸各一两,上以黄连细切,同茱萸以井花水浸七日,去连,将茱萸焙干,每日清晨,以米汤下四十九粒。
Tags:《呕吐》 《肝热》 《口酸》 《吞酸》 《皮毛》 《腠理》 《寒热》 《麻黄汤》 《内伤》 《解表》 《气郁》 《二陈汤》 《平胃散》 《参萸丸》 《气滞》 《六一散》 《上丹》 《安胃散》 《胃虚》 《温服》 《痰饮》 《心悸》 《三因》 《宿食》 《留饮》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 嘈杂嗳气 下一篇[卷之三] HT逆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