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剂》) 五苓散 治肿胀湿热,小便不利。(方见湿门。)(《澹寮》) 五皮散 治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胀,上气喘急。 陈皮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煎。 (《经验》) 大橘皮汤 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陈皮(二钱)滑石(一两)木香(二分)槟榔(六分)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一钱)官桂甘草(各四分)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药院》) 葶苈木香散 治湿热伤脾,水肿腹胀,小便赤,大便滑。 葶苈木香茯苓肉桂猪苓泽泻木通(各一钱)滑石(五钱)白术(二钱)甘草上作一服,水二盏煎,食前服。 (《宣明》) 白术木香散 治喘嗽肿满,欲成水病,不能卧,不能食,小便秘。 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甘草木香槟榔(各一钱)陈皮(二钱)官桂(五分)滑石(五钱)上咀,作二服,每服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温服。 (《济生》) 疏凿饮子 治水气遍身浮肿,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便不利。 泽泻赤小豆(炒)商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槟榔茯苓皮(等分)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五片煎服。 (丹溪) 加味五皮散 治遍身肿满,不分阴水阳水皆可服。 陈皮桑白皮赤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各一钱)姜黄木瓜(各一钱)上作一服,水煎。一方去陈皮用五加皮、地骨皮。 (《三因》) 消肿丸 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 滑石木通白术黑牵牛(炒)茯苓茯神半夏(制)通草陈皮(各二钱半)木香(一钱)瞿麦丁香(各半两)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灯心麦门冬汤下。 (《良方》) 木香分气汤 治四肢浮肿,腹胀中满,胁肋膨,虚气留滞上冲,小便臭浊。 木香槟榔赤茯苓猪苓泽泻半夏(制)枳壳(麸炒)紫苏子(各等分)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入灯心、麝少许,食远服。 (《济生》) 赤小豆汤 治气血俱热,遂生疮疥,变为肿满,或烦或渴。 赤小豆(炒)当归商陆泽泻桑白皮连翘赤芍药汉防己猪苓(各五分)上咀,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热甚加犀角。 (《经验》) 茯苓散 治诸般气肿。 芫花(醋拌炒)泽泻郁李仁甜葶苈汉防己本(各三钱半)陈皮(去白)白茯苓白槟榔瞿麦(各半两)滑石大戟(各七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桑白皮煎汤空心调下,取下碧绿水如烂羊脂为度,忌盐食百日。 (《医林》) 白术泽泻散 治痰病化为水气传变水鼓,不能食。 白术泽泻陈皮(去白)木香槟榔茯苓(各等分)痞加枳实,肿加牵牛。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拔萃》) 导气通经汤 治脾气有余,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 陈皮(去白)桑白皮白术木香茯苓(各一两)雨水时加泽泻。 上咀,每服八钱,水二盏煎一盏,通口服。 (《直指》) 萝卜子饮 治水病浮肿。 萝卜子(生,半两)赤茯苓牵牛末(炒)葶苈(炒)甘草半夏(制)川芎槟榔青木香辣官桂青皮陈皮白商陆(各三钱)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姜四片煎服。 (《集成》) 导水饮子 治水饮肿胀。 吴茱萸(三钱)黄连茯苓苍术(各一两)滑石(七钱半)上为细末,滴水丸。每服七十丸,食前车前子灯心汤下。 (《良方》) 人参木香散 治水气肿病。 人参木香茯苓白术滑石猪苓泽泻甘草槟榔琥珀(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日进三服。 (《拔萃》) 楮实子丸 治水气鼓胀,洁净府。 楮实子(一斗五升,膏)白丁香(一两)白茯苓(二两)上二味为末,用膏子为丸,梧桐子大。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消为度,后服补中调养药。 (《病机》) 白茯苓汤 治变水。 白茯苓泽泻(各二两)郁李仁(二钱)上咀,作二服,每服水盏半煎七分常服,从少至多。或煎熟入姜汁和面,或作粥饭常服,五七日后胀下再与白术散。 (《病机》) 白术散 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用茯苓三钱煎汤调下。或丸服亦可,三十丸从少至多,后治以黄建中之类调养之,忌房室、猪鱼、盐酱、面食。 (《良方》) 三白散 治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 白牵牛(二两)白术木通桑白皮(微炒)陈皮(各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姜汤调下。小儿五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