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第页-[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药方_中药方集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药方
】 【繁体
(杨氏)
丁香茯苓汤
治脾胃虚寒,宿饮留滞,痞塞不通,气不升降,以致呕吐涎沫,或呕酸水,不思饮食。
半夏(制)陈皮(去白。各两半)丁香附子(制。各半两)木香干姜(炮。各一两)肉桂砂仁(各半两)茯苓(两半)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发明》)
半夏温脾汤
治中脘痰饮冷气,心下汪洋,嘈杂多唾清水,胁胀不食,此脾胃虚冷所致,其脉沉细迟弦。
旋复花细辛桂心人参陈皮桔梗芍药甘草半夏(制。各五分)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和剂》)
五膈宽中丸
治脾胃虚寒,不行津液气郁停痰,遂成嗝噎。(方见本门。)
新法半夏汤
治脾胃虚弱,痰饮停滞,呕逆酸水,胸胁腹满,头运恶心,不思饮食。
砂仁神曲(炒)陈皮草果(各半两)白豆蔻丁香(各二钱)大半夏(二两)甘草(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汤点服。
(《良方》)
御爱紫宸汤
解宿酒呕哕,恶心痰唾,不进饮食。
木香(五分)砂仁芍药檀香茯苓官桂藿香(各一钱)陈皮干葛良姜丁香甘草(炙。各二钱)上作二服,每服水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服。
(《和剂》)
丁香五套丸
气虚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痰饮聚结,呕吐恶心,胀满不食。
丁香木香青皮陈皮(去白。各半两)干姜(炮)白术良姜茯苓(各一两)南星(制)半夏(制。各二两)上为细末,神曲、大麦芽各二两为末,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汤下。

半夏丁香丸
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不思饮食。
肉豆蔻丁香木香藿香人参陈皮(去白。各二钱)半夏(制三两)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温中化痰
治停痰留饮,胸膈痞满,头目眩运恶心,咳嗽痰涎。
陈皮青皮良姜干姜(炮。各二两)上为细末,醋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倍术丸
治五痰饮证。
干姜(炮)肉桂(去皮。各半斤)白术(炒一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澹寮》)
顺元散
治气虚,中气痰厥,虚寒厥冷,不得睡卧。
南星(制,一两)川乌(制)附子(制。各半两)木香(二钱半)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热服

黑锡丹
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心火炎炽,肾水枯涸,一应下虚之证,及妇人血海久冷无子,赤白带,并宜服之。(方见头痛门。)
灵砂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塞,此药最能镇坠,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扶助元气。
水银(一斤)硫黄(四两)上以硫黄新铁杓化开,次入水银炒成砂子,入固济罐内,以铁灯盏封口,盐泥赤石脂,固定三钉在地上架住罐子,四围砖拦,以文武火炼一日,罐子通红为度,冷定取下,则成灵砂。研极细末,糯米糊丸,麻子大。
每服二十粒,空心米饮下。此灵砂即炼银朱,市中罐口砂是也。
(《三因》)
强中
治胃脘虚寒,痰饮留滞,痞塞不通,气不升降。
高良姜干姜(炮)陈皮青皮(各一两)半夏(制,二两)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八味丸肾气丸
并治虚寒痰饮。(方见虚损门。)
Tags:《丁香茯苓汤》 《虚寒》 《呕吐》 《温脾汤》 《痰饮》 《嘈杂》 《多唾》 《胃虚》 《食远服》 《津液》 《气郁》 《腹满》 《恶心》 《成膏》 《盐汤》 《丁香五套丸》 《胃气虚》 《三焦》 《半夏丁香丸》 《吞酸》 《留饮》 《咳嗽》 《倍术丸》 《顺元散》 《中气》 《寒厥》 《热服》 《黑锡丹》 《血海》 《白带》 《头痛》 《灵砂》 《五脏》 《三因》 《强中》 《八味丸》 《肾气丸》 《寒痰》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药方 下一篇[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药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