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旨绪余-第30页-[上卷] 三十一、哮_中药方集
 
医旨绪余 - 第30页
[上卷] 三十一、哮
】 【繁体
生生子曰∶丹溪云∶“哮者,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必使薄滋味;不可纯用寒凉,必兼散表。”此深造病情者也。其间,亦有自童幼时,被酸咸之味,或伤脾,或抢肺,以致痰积气道,积久生热,妨碍升降,而成哮症。一遇风寒即发,缘肺合皮毛,风寒外束,弗得发越,内热壅郁,新痰复生,因新痰而致旧痰并作也。是以气高而哮,抬肩拮项,不得仰卧,面赤头疼,恶寒发热,治宜散表,表散热解,气道流通,庶亦暂可。有饮食浓味伤脾,不能运化而发者,脾伤则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则胸满腹痛,盗汗潮热,昼夜发哮,声如拽锯,治宜消食健脾,清痰利气,斯亦定矣。有房劳太过,肾水衰少,不能制火下降,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金受伤,金伤则生化之源绝矣。病则下午潮热,哮声如雷,头疼面赤,盗汗烦躁,昼轻夜重,脉数无力。治当补肾制火,清金润燥,庶或得安。有气逆而发者,《经》曰∶怒则气上,有升无降。又曰∶大怒则火起于肝。又曰∶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肺虚不能平木,病则胸满胁痛,耳聋眼赤,气出如火,治宜抑肝利气。是痰也,气浓者,当劫而吐之,拔其病根;根拔又当速补中气,中气充实,痰不再作矣。
Tags:《痰积》 《哮症》 《风寒》 《皮毛》 《恶寒》 《发热》 《津液》 《经隧》 《肺气》 《盗汗》 《潮热》 《健脾》 《房劳》 《烦躁》 《润燥》 《气逆》 《怒则气上》 《相火》 《肺虚》 《胁痛》 《中气》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上卷] 三十二、喘 下一篇[上卷] 三十、咳嗽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