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第页-[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血证] 齿衄舌血论治(共五条)_中药方集
 
景岳全书
[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血证] 齿衄舌血论治(共五条)
】 【繁体
一、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盖手阳明入下齿中,足阳明入上齿中。又肾主骨,齿者骨之所终也。此虽皆能为齿病,然血出于经,则惟阳明为最。故凡阳明火盛,则为口臭,为牙根腐烂肿痛,或血出如涌而齿不动摇。必其人素好肥甘辛热之物,或善饮胃强者,多有阳明实热之证,宜内服抽薪饮胃散等剂,外以冰玉散敷之。
一、阳明实热之甚,大便闭结不通,而齿衄不止者,宜调胃承气汤下之。
一、肾水不足,口不臭,牙不痛,但齿摇不坚,或微痛不甚,而牙缝时多出血者,此肾阴不固,虚火偶动而然。但宜壮肾,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之类主之。或其阳虚于下而虚火上浮者,宜八味丸、小安肾丸之类主之。
一、阴虚有火而病为齿衄者,其证或多燥渴,或见消瘦,或神气困倦,或小水短涩而热,或六脉浮大而豁。此虽阳明有余,而亦少阴不足,宜玉女煎主之。凡属阴虚有火者,则惟此煎为最妙,然必大便多实者,乃可用之。若大便滑泄,或脉细恶寒,下元无火等证,则亦有格阳而然者,当以前吐血条中格阳法治之。
舌上无故出血如缕者,以心脾肾之脉皆及于舌。若此诸经有火,则皆能令舌出血。用蒲黄炒焦为末敷之。或炒槐花为末掺之。或冰玉散敷之亦可。若火之甚者,仍须用汤饮等剂,以清三阴之火。
Tags:《阳明》 《少阴》 《肾主骨》 《口臭》 《实热》 《抽薪饮》 《清胃散》 《冰玉散》 《承气汤》 《肾阴》 《虚火》 《六味地黄丸》 《八味丸》 《安肾丸》 《阴虚》 《消瘦》 《玉女煎》 《恶寒》 《吐血》 《三阴》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血证] 咯.. 下一篇[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血证] 衄..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