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回春-第24页-[卷之二] 中湿_中药方集

TOP

 
万病回春 - 第24页
[卷之二] 中湿
】 【繁体
脉∶湿则濡缓,或兼涩小。入里缓沉,浮缓在表。若缓而弦,风湿相搅。湿症者,有内中湿、有外中湿。
人之体虚,苟有不谨,自然而中也。外中湿者,或感山岚瘴气,或被雨湿蒸气,或远行涉水,或久卧湿地,或汗衣湿鞋,则湿从外而中矣。其症头重目眩、身体骨节疼痛、手足酸软、四肢倦怠麻木、腿膝肿痛、体重跗肿、筋脉拘挛、小肠疝气、偏坠浮肿吊痛、目黄、小便赤黄等症,皆外中湿也。内中湿者,皆因生冷水食,或浓味醇酒过多停滞,脾虚不能运化,停于三焦,注于肌肉,渗于皮肤,则湿从内而中矣。湿伤脾者,肿胀泄泻、身黄脉涩也,湿伤肺者,咳嗽喘急、身热恶寒也;湿伤肾者,腰脚重、骨节酸疼也;湿伤肝者,大筋软短、目昏胁痛也。湿入腑者,则麻木不仁也;湿入脏者,则屈伸不能也。
中湿腹胀满者,邪在里也。(宜后方。)
渗湿汤
治一切湿症。
苍术(米泔制)白术(去芦)茯苓(各一钱半)陈皮(一钱)泽泻(一钱)猪苓(一钱)香附抚芎砂仁浓朴(去皮。各七分)甘草(三分)上锉剂,生姜一片、灯草一团,水煎服。脾虚发肿满、气急喘嗽,去白术、甘草,加腹皮、枳壳、木香、苏子、桑皮、萝卜子;面白浮肿去抚芎、泽泻、浓朴、香附,加山药、炒芍药、倍苍术,燥热胜湿,则豁然而收,泻不止加肉蔻、诃子、乌梅、干姜;呕哕去浓朴、香附、抚芎,加炒山药、乌梅、炒米,甚不止加煨干姜;湿症身体重痛、手足麻木酸软肿痛,或枯细痿弱、筋脉拘挛去香附、抚芎、浓朴、猪苓、泽泻,加当归、生地、芍药、木香、乳香、薄桂、牛膝、酒芩、羌活、防风,盖风胜湿也。
中湿而一身尽痛者,邪在表也。

除湿羌活汤
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苍术(米泔浸)本(各二钱)羌活(七分)防风(去芦)升麻柴胡(各五分)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中湿而偏枯冷痹者,肾气虚也。

独活寄生汤
治肾气虚弱,冷卧湿地,腰背拘急、筋挛骨痛,当风取凉过度,风邪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痛、牵引脚重、行步艰难,并白虎历节风痛。
独活桑寄生牛膝(酒洗,去芦)杜仲(姜酒炒)秦艽细辛桂心川芎白芍(酒炒)茯苓(去皮)人参当归熟地防风(去芦。各等分)甘草(减半)上锉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外用金凤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汤洗浴,每日三次。
余尝治一人,下元虚冷,寒湿香港脚,肿痛焦枯,卧床不起,步履艰辛。根据本方各一两,用好酒十壶,煮一炷香取出去火毒,每日饮三次,酒尽行步如故,又服一料痊愈。
Tags:《风湿》 《头重》 《膝肿痛》 《跗肿》 《小肠》 《浮肿》 《三焦》 《肿胀》 《泄泻》 《咳嗽》 《喘急》 《恶寒》 《目昏》 《胁痛》 《除湿羌活汤》 《风湿相搏》 《温服》 《气虚》 《独活寄生汤》 《拘急》 《骨痛》 《历节风》 《等分》 《湿香》 《火毒》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 火证 下一篇[卷之二] 中暑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