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翼-第28页-[卷二] 痰饮统论_中药方集
 
金匮翼 - 第28页
[卷二] 痰饮统论
】 【繁体
人之有形,藉水饮以滋养。水之所化,凭气脉以宣流。盖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脉之始也。若三焦调适,气脉平均,则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经,化而为血,灌溉周身。设三焦气涩,脉道不通,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因之聚成痰饮,为病多端。古方论痰有四∶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是也。详见《金匮要略》。然又有留饮、癖饮、流饮、伏饮之异。其聚而不散者曰留饮;僻处胁下者曰癖饮;流移不定者曰流饮∶沉伏于内者曰伏饮。又因酒而成癖者曰酒癖。因寒多所致者曰冷痰。因热邪所伤者曰热痰。病虽多端,悉由三焦不调,气道否涩而生病焉。是以气行即水行,气滞即水滞,故知饮之为病,在人最多。善治者,以宣通其气脉为先,则饮无所凝滞。所以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盖人之气血,得温则宣流也。及结而成坚癖,则兼以消痰破饮之剂攻之。
痰之源不一,有因热而生者;有因气而生者;有因风而生者;有因惊而生者;有因积饮而生者;有多食而生者;有因暑而生者;有伤冷物而成者;有因脾虚而成者。其为病也,惊痰则成心痛癫疾。热痰则成烦躁懊、头风烂眼。风痰则成瘫痪,大风眩晕,暗风闷乱。饮痰成胁痛、四肢不举,每日呕吐。食痰成疟痢,口臭痞气。暑痰头昏眩晕,黄胆头疼。冷痰骨痹,四肢不举,气刺痛。酒痰饮酒不消,但得酒次日又吐。脾虚生痰,食不美,反胃呕吐。气痰生于脾胃,宜实脾燥湿。又随气而升,宜顺气为先,分导次之。又气升属火,顺气在于降火。热痰则清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又中气虚者,宜固中气以运痰,若攻之太过,则胃气虚而痰愈盛矣。(节斋)
Tags:《水饮》 《三焦》 《痰饮》 《悬饮》 《溢饮》 《支饮》 《留饮》 《伏饮》 《酒癖》 《气滞》 《消痰》 《烦躁》 《头风》 《瘫痪》 《眩晕》 《胁痛》 《呕吐》 《口臭》 《痞气》 《头昏》 《骨痹》 《反胃》 《燥湿》 《湿痰》 《顽痰》 《气虚》 《中气》 《胃气》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痰饮统论] 治痰七法 下一篇[卷一] 瘟疫大法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