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第页-[卷六] 喘息_中药方集

TOP

 
血证论
[卷六] 喘息
】 【繁体
人不喘息。则气平静。血何由随之吐出哉。故失血家。未有不喘息者。有实喘。有虚喘。实喘之证有二。一是郁闭。一是奔迫。郁闭者。气不达于外。而壅郁于内也。失血家阳来乘阴。此证为多。伤寒喘息者。用麻桂发之。血家忌汗。又忌升发以动其血。与伤寒开郁闭之法不同。宜小柴胡汤加杏仁。以转枢外达。使腠理通。
荣卫和。斯达气于外。不壅于内而为喘矣。如果有外感闭束。不得不疏解者。宜香苏饮。加杏仁枯芩甘草。
或千金麦门冬汤。借麻黄以解外。而兼用清里之药。不致过汗亡阴。乃为调剂得宜。奔迫者。上气喘息。由于气盛于下。而逆于上。失血家火盛逼血。往往其气粗贲。宜大泻其火。火平则气平。用浓朴枳壳大黄。使地道通。气下泻。则不上逆矣。若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者。亦宜上三味。加当归白芍桃仁丹皮治之。若是痰气阻塞者。清化丸主之。若小便闭者。下窍塞。故上窍壅也。宜五淋散。加防己杏仁桑白皮葶苈子。
虚喘亦有二证。一是肺虚。一是肾虚。肺虚作喘者。以肺居上焦。制节五脏。开窍于鼻。以通外气。以敛内气。
血虚则火盛津伤。肺叶痿而不下垂。故气不得降。喘息鼻张。甚则鼻敞若无关阑。乃肺痿之重证也。生津补肺。宜清燥救肺汤。兼治郁火痰滞者。宜保和汤。或太平丸。吾谓肺叶下坠。宜兼用镇敛之法。三才汤生脉散。再加百合五倍子白芨花粉杏仁川贝母钟乳石治之。又有喘息由于鼻窒不通者。以肺中之火郁闭鼻管。故气并于口而为喘也。太平丸。加麝香。即是上通鼻窍之妙药。与伤寒鼻塞有异。毋误治也。
肾虚喘息者。以气之根原于肾。失血家。火甚水枯。不能化气。是以气短而喘。咳逆喘息。颊赤咽干。宜大补阴丸。加牛膝五味以潜降之。若是阴虚。阳无所附。气不归根者。地黄汤合生脉散。加磁石牛膝沉香。以滋纳之。若小水不化。兼腰痛者。乃是肾中之阳。不能化气。宜肾气丸治之。参附汤。加五味茯苓亦可。
上系肺肾分治之法。如欲兼而治之。即从诸方化裁可也。此外如苏子降气汤四磨汤。皆肺肾兼治。但未能照顾血证。用者须知加减。
又曰。中宫虚则气少。人参主之。中宫实则气粗。大黄主之。
Tags:《实喘》 《虚喘》 《柴胡汤》 《腠理》 《外感》 《麦门冬汤》 《亡阴》 《气喘》 《大泻》 《仁丹》 《下窍》 《上窍》 《五淋》 《肺虚》 《肾虚》 《五脏》 《血虚》 《肺痿》 《生津》 《清燥救肺汤》 《郁火》 《保和汤》 《太平丸》 《三才汤》 《生脉散》 《鼻塞》 《咽干》 《补阴丸》 《五味》 《阴虚》 《地黄汤》 《腰痛》 《肾气丸》 《参附汤》 《苏子降气汤》 《四磨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六] 呃哕 下一篇[卷六] 卧寐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