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从众录-第页-[卷二] 咳嗽_中药方集

TOP

 
医学从众录
[卷二] 咳嗽
】 【繁体
肺如华盖,司呼吸以覆脏腑。凡五脏六腑外受之邪气,必上干于肺而为咳嗽,此咳嗽之实证也;凡五脏六腑损伤之病气,亦上熏于肺,而为咳嗽,此咳嗽之虚证也。病源娄氏《纲目》,繁而难从。今照《景岳全书》,只以虚实分之,甚见简括。
何谓实证?外受之邪,非寒邪即热邪也。表寒则脉浮,带弦带紧,头痛身痛,或鼻塞时流清涕。轻者六安煎,重者金沸草散,及小青龙汤主之。里寒者脉沉细,真武汤去生姜,加干姜、五味、细辛主之。热轻则脉洪而长,或浮数而有力,口渴面红,溺赤而短者,泻白散加减主之,重者竹叶石膏汤主之。寒热往来而咳者,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主之。

六安煎
(方见《三字经》)
金沸草散
旋复花(二钱)荆芥前胡麻黄白芍半夏(各一钱五分)甘草(一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活人方》有茯苓、细辛,无麻黄、白芍)何谓虚证?咳嗽为痨伤之渐,非气虚即精虚也。气虚者,羸瘦怠倦,少食痰多,言微,脉微细,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主之。如干姜、五味、细辛、阿胶、半夏、二冬、二母、紫菀之类,随宜加入。精虚者,面色黯,口燥舌干,干咳痰气喘,腰膝酸痛,或面色浮红,昼轻夜重,脉浮数而虚。右尺脉弱者,八味丸;左尺脉弱者,六味丸。二方俱宜加入麦冬、五味、阿胶、胡桃之类,为标本同治之法。大抵气虚证是得之劳役饥饱过度,及思虑伤脾所致。气不化精,阳病必及于阴,精虚证是得之色欲过度,或先天不足。少年阳痿之人,精不化气,阴病必及于阳。
春温之气而咳嗽,宜加玉竹;感夏令暑气而咳嗽,宜加石膏、麦冬、五味之类;感秋令燥金之气而咳嗽,用喻嘉言清燥汤,神效;感冬寒之气而咳嗽,无汗宜金沸草散,有汗宜桂枝汤,加浓朴一钱五分、杏仁二钱、半夏一钱五分。又三焦虚嗽,宜温肺汤;中焦虚嗽,宜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下焦虚嗽,宜七味丸加五味;三焦俱虚,宜三才汤

喻嘉言清燥救肺汤
治愤郁喘呕,郁痰加川贝母。

三才汤
天冬(二钱)熟地(三钱)人参(一钱)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君子汤六味丸八味丸(各见《时方》)
温肺汤
陈皮半夏酒芍干姜炙草(各一钱)杏仁(去皮尖)肉桂(或用桂枝)五味细辛(各五分)水煎服。(《仁斋方》有阿胶,无芍药)
Tags:《脏腑》 《五脏》 《六腑》 《邪气》 《咳嗽》 《虚证》 《虚实》 《表寒》 《头痛》 《身痛》 《鼻塞》 《六安煎》 《小青龙汤》 《里寒》 《真武汤》 《五味》 《泻白散》 《竹叶石膏汤》 《寒热》 《柴胡汤》 《气虚》 《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归脾汤》 《舌干》 《咳痰》 《气喘》 《八味丸》 《标本》 《阳病》 《阳痿》 《阴病》 《春温》 《无汗》 《桂枝汤》 《三焦》 《六君子汤》 《三才汤》 《清燥救肺汤》 《时方》 《半夏酒》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咳嗽] 脉法 下一篇[卷一\虚痨续论] 虚痨不治证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