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第96页-[卷之七\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干咳_中药方集

TOP

 
时病论 - 第96页
[卷之七\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干咳
】 【繁体
干咳者,乏痰而咳逆也。此因秋分之后,先伤乎燥,燥气内侵乎肺,当时未发,交闭藏之令乃发,斯为金寒水冷之咳也。前论秋燥条中,是为燥之新邪;此论干咳,是为燥之伏气。其证咳逆乏痰,即有痰亦清稀而少,喉间干痒,咳甚则胸胁引疼,脉沉而劲,舌苔白薄而少津,当用温润辛金法治之。如胸胁痛者,可加旋复、橘络;咳逆艰难者,再加松子、款冬。咳剧震动血络,喉痛吐红,脉转沉滑,或沉数,此燥气已化为火也,当用清金宁络法治之。如咳逆气短,甚则有汗,咽喉干燥者,当用金水相生法治之。蹉跎失治,最易延为痨损,可不谨欤!或问曰∶曾见《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训。今先生只列痰嗽、干咳为二门,不及脏腑等咳,毋乃遗漏乎?曰∶是书专论四时之咳,如春令风温之咳,夏令暑热之咳,秋令秋燥之咳,冬令冬温之咳。
其实五脏六腑之咳,不过就其见证而分。如胸疼喉痛为心咳,两胁下痛为肝咳,右痛引肩背为脾咳喘急咳血肺咳,腰背相引而痛为肾咳。又有小肠咳者,咳而失气也;胆咳者,咳呕苦水也;胃咳者,咳而欲呕也;大肠咳者,咳而遗屎也;膀胱咳者,咳而遗溺也;三焦咳者,腹满而不食也;此皆《内经》分脏腑之咳也。念莪先生已分条治之,兹不复赘。
Tags:《干咳》 《燥气》 《秋燥》 《伏气》 《舌苔》 《胁痛》 《咽喉》 《五脏》 《六腑》 《脏腑》 《风温》 《暑热》 《心咳》 《肝咳》 《脾咳》 《喘急》 《咳血》 《肺咳》 《肾咳》 《小肠》 《失气》 《胆咳》 《胃咳》 《大肠》 《膀胱咳》 《遗溺》 《三焦》 《腹满》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七] 拟用诸法 下一篇[卷之七\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