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说疫-第60页-[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瘟疫兼湿_中药方集
 
松峰说疫 - 第60页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瘟疫兼湿
】 【繁体
《活人》曰∶其人伤湿,又中于暑,名曰湿温。两胫逆冷,腹满头目痛,妄言多汗,其脉阳浮而弱,阴小而急,茯苓白术汤白虎加苍术汤。切勿发汗,汗之名中,必死。而吴氏引《活人书》曰∶宜术附汤加人参、香薷、扁豆主之。《金鉴》曰∶温病复伤于湿,名曰湿温,其症两胫逆冷,妄言多汗,头痛身重胸满,宜白虎加苍术、茯苓,温湿两治。若脉大有力,自汗烦渴者,人参白虎汤加白术主之。轻者十味香薷饮清暑益气汤增损用之。按古人治法不过如斯。但《金鉴》曰∶温病复伤于湿曰湿温,而《活人》则曰伤湿而又中暑曰湿温。味其义意,当遵《金鉴》为是。
盖伤湿而又伤暑,只可谓之伤暑湿,而不可谓之湿温也。夫曰湿温者,是湿而兼瘟也。或先瘟而中湿,或先湿而患瘟,与暑何涉焉。第瘟疫兼湿又最难辨。□□□□□□□□□□□□□□□□□□□唯于一身尽痛,痛极且不能转侧,恶饮汤水,目中视物皆红黄,身目色微黄,而无谵妄等症者,辨之始得。而湿症之中,又有湿热、寒湿之分,总宜白术茯苓汤。湿热者,小便赤涩如马溺,混浊色白,且有烦热大便秘结诸症,宜人参白虎汤加白术主之,或四苓散、大小厘清饮、茵陈饮之类,皆可择用。若天久阴雨,湿气过胜,其人脏腑虚,大便滑,小便清,乃是寒湿,宜术附汤。但瘟疫发在热时,且兼湿热者多,而兼寒湿者少,术附汤不可用。若服茯苓白术□□□□□□□□等汤不应,则用除湿达原饮,分治瘟与湿,诚一举而两得也。北方风高土燥,患此者少,惟南方水乡卑湿,天气炎热,患者恒多。春冬感者恒少,而夏秋患者恒多。所宜随其时地而变通之。至于前所引《活人》云∶湿温切勿发汗,而《金匮要略》则云∶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白术汤,发其汗为宜。《景岳全书》又曰∶凡湿从外入者,汗散之,将谓止中湿者宜汗,而兼温者不宜汗。何以《准绳》湿温门中,既引《活人》云不宜汗,又引《金匮》曰宜汗,更引成氏云湿家发汗则愈。是湿温一门,前后又自相矛盾,殊不可解。
愚意瘟疫始终不宜发汗,虽兼之中湿,而尚有瘟疫作祟,是又当以瘟疫为重,而中湿为轻,自不宜发汗,当用和解疏利之法,先治其瘟,俟其自然汗出,则湿随其汗,而与瘟并解矣。或瘟解而湿仍在者,当于湿证门中求之,故治湿诸方俱不开列。

除湿达原饮
(自定新方。)槟榔(二钱)草果仁(五分,研)浓朴(一钱,姜汁炒)白芍(一钱)甘草(一钱)栀子(五分,研)黄柏(五分,酒炒)茯苓(三钱)如兼三阳经症,仍酌加柴、葛、羌活,瘟而兼湿,故去知母,而换黄柏,以燥湿且能救水而利膀胱;去黄芩换栀子,泻三焦火而下行利水;加茯苓利小便而兼益脾胃。三者备而湿热除矣。再加羌活等药,风药亦能胜湿,湿除温散,一举两得。(此方分两不过大概,临症加减用之。)
石草散
(治湿瘟多汗,妄言烦渴。)石膏()炙草(等分)共末,浆水调服二钱。
Tags:《湿温》 《腹满》 《白术汤》 《白虎加苍术汤》 《温病》 《头痛》 《身重》 《自汗》 《白虎汤》 《十味香薷饮》 《清暑益气汤》 《中暑》 《伤暑》 《暑湿》 《谵妄》 《寒湿》 《白术茯苓汤》 《烦热》 《大便秘结》 《四苓散》 《湿气》 《脏腑》 《除湿达原饮》 《湿家》 《三阳》 《燥湿》 《三焦》 《等分》 《调服》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瘟.. 下一篇[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瘟..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