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广温热论-第页-[第一卷\温热总论] 论妇人温热_中药方集

TOP

 
重订广温热论
[第一卷\温热总论] 论妇人温热
】 【繁体
妇人病温热症,悉与男子同;惟当妊娠、及经期前后,则治法略异,以其关乎血室子宫也。兹特先提其要,而分病论治。

一、妊娠感伏邪
必须治之于早,则热不深入而伤胎。当汗当清之症,固当速治不待言;尤以速清为首要,如黄芩、白虎、栀豉、芩葛等汤皆宜酌用,石膏大青汤尤捷。而当下之症,尤不可迟;若因妊娠忌下伤胎之说,因循迟误,则胎受热蒸,其胎必堕。故一见里症,必用拔萃犀角地黄汤速清下之,以安其胎。胎既因邪不安,去邪即是安胎。但宜加清养血分药,如生地、白芍、白薇、茅根之类,盖有病则病受之,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于此有历验不诬者。若失下而至舌黑腰痛,少腹下坠至急,左尺脉伏,则其胎将死腹中,且不止于堕矣!此时下亦堕,不下亦堕。然下之而胎堕,母犹可救十中二三∶不下则母无生理,胎亦不能独存。同一堕胎,而此善于彼,况速下而胎未必死乎。当明言于病家而后施治。下药,虽犀连承气汤玉烛散、拔萃犀角地黄汤等皆可采用,惟芒硝当慎,以其专主伤胎,非大实、大热、大燥,不可轻试也。

二、产后发热
每多苔前伏邪,娩后陡发者。其症不寒,兼头疼鼻塞,其脉亦有不即显露者。惟舌苔颇有可征,或浓白而腻,或黄腻黄燥,或有赤点,或微苔舌赤。或口苦,或口渴,或胸闷,或溲热,惟胸腹必按之热甚。此皆温热之伏邪内蕴。世人不察,仍循俗例,饮以姜糖酒、生化汤之类,每见有酿成郁冒、痉厥、大便难三大证者。
血虚则厥,阳孤则冒,液枯则大便难。郁冒者,则脉多洪大而芤;痉者、厥者,脉则弦数。三者不同,其亡血伤津则一,叶氏皆谓之肝风内动。余每用阿胶鸡子黄汤、桑麻六味汤、三甲复脉汤、加味猪肤汤、大小定风珠六方,斟酌浅深次第而施治,盖此六方皆能增液、润筋、守神故也。若尚未见此三大重症,但病温热伏邪者,仍宜速去其邪,兼护其虚;无粮之师,贵在速战,又不可拘于产后宜温不宜凉之说。徐洄溪所谓产后热盛,虽犀角、石膏对症亦不禁用者是也。其有败血乘伏火上攻,冲心则喜笑怒骂,甚欲逾墙上屋者,十难救一;冲胃则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五死五生;冲肺则面赤气喘,痰涎壅盛,甚则神昏口噤者,十全一二。此三证不论虚实,急用热童便灌之。实症必有腹痛拒按情形,轻者用当归、丹参、炙草和血,加桃仁、童便、白薇、黑神丸等,导瘀下行,以镇冲逆。气血虚极者,必兼心虚气短、头眩多汗,须于前方加沙参、枣仁、熟地、玉竹滋养之;重者用回生丹最妙,叶氏神犀丹、犀珀至宝丹无极丸亦可参用。亦有不因败血上冲,而神昏谵语,甚则癫狂者,此属痰迷,沈氏六神汤最效,新定牛黄清心丸亦可用。至于用药,不可过轻,须用多备少服法,中病即已。热势退而伏邪轻,即复其虚。若畏产后虚怯,用药过轻,延至三四日后,反不能胜药矣。

三、热入血室
其症旦明夕昧,夜更神昏,低声呓语,如见鬼状;甚有当面与言,若罔闻知,而户外之事,反能闻之见之者。盖因温热烁血,血液耗尽;肝为藏血之脏,最恶血燥,肝血既燥,又加水竭金枯,肾水不足以涵濡,肺金不足以灌溉,肝遂不能自藏其魂,而飞扬外越,名曰离魂。离魂则出入无时,故户外之事,皆能闻且见之也。又有病者自觉己身化作两人并卧者,亦离魂所致。仲景治初病热入血室,尝用小柴胡汤领邪外出。余尝以青蒿易柴胡,加生地、当归、元参、麦冬,养血救阴,山栀、泽泻,导血室之邪下行膀胱,以为出路;有瘀少腹按痛者,加赤芍、桃仁、鳖甲、龟板,化瘀滋阴。但必分经适来因受病而止,经适来受病而自行,经适断而受病三种,则实与虚自见。如经水适来,因热邪陷入而搏结不行者,必有瘀血,再察其腰胁及少腹有牵引作痛、拒按者,必以清热消瘀为治。便通者,小柴胡汤去参、枣,加鲜生地、桃仁、楂肉、丹皮或犀角之类;便闭者,用桃仁承气汤加穿山甲、虫等下之,尤须加生地、当归、元参、麦冬,养血滋阴,以固其本。如因邪热传营,逼血妄行,致经未当期而至者,必有身热、烦躁、不卧等证,宜清热以安营,如白虎加生地黄汤、羚地清营汤,甚则犀角地黄汤加黄连、琥珀,皆可随症酌用。如经水适断而受邪者,经行已尽,则血海空虚,邪必乘虚而陷,宜养营以清热;宜生地四物汤去川芎,加白薇、丹皮、桑叶、银胡、地骨皮等,轻清濡润之。若兼心跳肢厥,昏厥如尸者,四逆散白薇汤主之。若兼神识如狂者,牛黄散最妙。若兼腰胁及少腹满痛者,大柴胡汤加桃仁、赤芍,逐其血室之邪,始愈。若延久不愈,上逆心包,胸中痹痛,即陶氏所谓结胸也,桂枝红花汤加海蛤壳、桃仁,辛润温通之。若下结血室,少腹胀痛者,新加绛复汤,再加乌贼骨、茜根、延胡索、川楝子等,辛润通络以逐之。
如伏邪病发,而经水自行者,不必治经水,但治其伏邪,而病自愈。盖病本未犯血室,故经行如常,仲景所谓勿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者,正指此,非谓总不用药也。总之,妇人温热,但见昼日明了,至夜谵语,即当询其经期,以杜热入血室之渐。
Tags:《病温》 《热症》 《血室》 《大青汤》 《地黄汤》 《腰痛》 《堕胎》 《承气汤》 《玉烛散》 《犀角地黄汤》 《产后发热》 《鼻塞》 《舌苔》 《口苦》 《胸闷》 《温热》 《生化汤》 《郁冒》 《血虚》 《亡血》 《伤津》 《肝风内动》 《阿胶鸡子黄汤》 《复脉汤》 《小定风珠》 《腹满》 《气喘》 《神昏》 《口噤》 《虚实》 《神犀丹》 《至宝丹》 《无极丸》 《谵语》 《癫狂》 《热入血室》 《恶血》 《肝血》 《柴胡汤》 《滋阴》 《经水》 《小柴胡汤》 《邪热》 《烦躁》 《清营》 《血海》 《昏厥》 《四逆散》 《白薇汤》 《大柴胡汤》 《血结胸》 《胃气》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第一卷\温热总论] 论小儿温热(.. 下一篇[第一卷\温热总论] 论温热症辨似..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