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因证治-第页-[卷三] 三十七、痈疽_中药方集

TOP

 
脉因证治
[卷三] 三十七、痈疽
】 【繁体

【脉】
数,身无热,内有痈也。脉数必当发热,而反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脉数而虚,咳唾涎沫,为肺痿;脉数而实,或滑,咳则胸中隐痛,为肺痈。脉紧而数,脓为未成;紧去但数,脓为已成。脉滑而数,小腹坚满,小便或涩,或汗,或寒,为肠痈。设脉迟紧聚为瘀血,下血则愈;设脉洪数,脓为已成。肠痈,脉滑为实,数为热。卫数下降,营滑上升,营卫相干,血为败浊,皆湿热之所为也。

死之地分
伏兔、腓、背、脏俞、项上、脑、髭、鬓、颐。

【因】
火之毒,气结之毒,从虚而出也,薄处先穿之义。师全用补。盖浓味之火,气郁之结,壅滞经络,或引痰饮,血为之滞,气为之乱,积久从虚而出其经也。夫阴滞于阳则痈,阳滞于阴则疽。气得淤而郁,津液稠粘,为痰、为饮,而久渗入肺,血为之浊,此阴滞于阳也。血得邪而郁,隧道阻隔,积久结痰,渗出脉外,气为之乱,此阳滞于阴也。
肺痿,热在上焦。肺痈,乃风伤于卫,热过于营,血为凝滞,蓄结成痈。囊痈,乃湿热下注也。有作脓者,此浊气顺下,将流入渗道,因阴气亏水道不利而然。脓尽乃安。骨疽,因浓味及酒后涉水得寒,故热邪深入髀枢穴左右,积痰老血,相搏而成也。内疽,因饮食之火。
七情之火,相郁而发,在腔子而向里,非于肠胃肓膜也。以其视之不见,故名之曰内。

【证】
肺痿病,多涎唾,小便反难而数,大便如豚脑,欲咳不咳,咳出干沫,唾中出血,上气喘满,或燥而渴者,寸口脉数而虚,按之涩。
肺痈病,咳逆上气,浊吐出如粥,脓血,胸中隐痛。又咳脓血口燥,或喘满不渴,唾沫腥臭,时时振寒,寸口脉数而实,按之滑。
肠痈病,小腹重,强按则痛,坚满如肿,小便数似淋或涩,或自汗,复恶寒。又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如聚积,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甚则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或脓从脐出。
背痈脉数,身无热而反恶寒,若有背痛处,发其痈。
附骨疽与白虎、飞尸、历节皆相似。历节,走注不定;白虎飞尸,痛浅,按之便减,亦能作脓;附骨疽,着骨而生,痛深,按之无益。

【治】
法宜补气血,泻火散气。初觉,可清热拔毒;已溃,则拔毒补气。用分经络气血多少,可补可驱毒,如少阳分,少血多气,宜补。

千金内托散
内托之名,使气充实,则脓如推出也。
羌活独活本(各一钱五分)防风(身梢)归梢(各五分)归身(四钱)连翘(三钱)黄芩(酒炒)黄人参甘草(各一钱半,生用五分)陈皮苏木五味(各五分)黄柏(酒炒)知母(酒炒)生地(酒制)黄连(酒制,各一钱五分)汉防己(酒制)桔梗(各五分)山栀(二钱)猪苓(二钱,去皮)麦冬(二钱,去心)大黄(酒制,三钱)作两服煎。

验方
有妇人年七十,性好酒,形实性急,脑生疽,脉紧急,切之涩。锦纹大黄(酒炒)、人参(酒熟)、每一钱,姜汁煎服。

验方
有人年五十,形实色黑,背生红肿,近骨下痛甚,脉浮数而洪紧,食亦大呕,时冬月。
麻黄桂枝(冬月用之)生附(脉紧用之)黄柏(酒炒)栝蒌甘草节羌活青皮半夏人参黄姜煎。

验方
治初生一切疮、疖、痈、疽、发背,服之殊效。亦能下死血。
大黄甘草辰砂血竭酒下。

解毒丹
治一切发背、痈、疽、金石毒。
紫背车螯大者,盐泥固济,红,出火毒,甘草膏丸,甘草汤下。恶物,用寒水石红入翁,沉井中,腊猪油调敷。

又方
以轻粉为佐,又以灯草为佐,散肿消毒,轻者可杖。

清凉膏
治发背。
当归白芷木鳖肉白芨白蔹(各一两)乳香(研)腻粉(少许)白胶(少许)黄丹(五两)麻黄(七两)上煎前六味,候紫色去之,入槐、柳枝各七寸,再煎,入丹,临时入下。

三生散
治漫肿光色附骨痈,如神。
露蜂房蝉蜕头发(各等分)烧灰存性,三钱,研细酒下。
曾用五灰膏,敷一宿,待恶肉腐,以刀去之尽,以香油蘸在锦上,纽干复之。待好肉如岩合状,方可以收口,用龙骨、白蔹、乳、没等药敷之。
内疽用四物汤加减服之。有人性急味浓,在胁下一点痛,每服热燥之药,脉轻则弦,重则芤,知其痛处有脓,因作内疽病治之。

甘草干姜人参
治肺痿。
甘草(四两)干姜(二两)人参(一两)大枣(三个)煎服。
小青龙汤治肺痈,先解表之邪也,此治肿疡之法也。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痈疽,喘不得卧也。
葶苈炒黄研,丸弹子大。水三升,入枣先煎二升,去枣入葶苈,煎至一升,顿服之。先进小青龙汤三服,后进此。

桔梗汤
治咳胸满,唾如米粥,当吐脓血。
甘草桔梗(各一两)
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胸中甲错,此治溃疡之法也。
苇茎(二升切)瓜瓣仁薏苡仁(各半斤)桃仁(五十个,去皮尖)煎服。又方,栝蒌连瓤下煎。

薏苡附子败酱散
治肠痈身甲错,腹皮急胀,本无积聚,身无热,脉数者。
附子(炮)败酱(各二钱)薏苡仁(十个)水煎。

大黄牡丹汤
治肠痈,小腹,或偏在膀胱左右,大如掌,热,小便自调,时自汗,脉迟紧,未成脓可下之,脓成不可下。
大黄(四两)牡丹皮(三两)芒硝(二两)瓜子(一个)桃仁(五十个)水煎顿服。

云母膏
有如腹痛,百分不治,脉滑数。腹微急,脉当沉细,今脉滑数,以云母膏下之。云母膏,丸梧子大。一百丸,阿胶烊入酒下之。下脓血为度,可止。

青皮当归汤
(李先生方)治便痈。
青皮防风当归甘草梢空心煎服。

桃仁承气汤
(张先生方)治便痈。

验便毒方
葫芦巴末服,川楝灰亦好。

附骨疽方
青皮黄柏桂枝(冬加)黄芩(夏加)牛膝(虚加)甘草姜汁麻黄(发不动加)又防风通圣,去硝黄,入生犀角、浮萍末,治骨疽。
瘿状多着肩背。如坚硬不可移,名石瘿;皮色不变,名肉瘿。如筋脉露结,名筋瘿;赤脉交错,名血瘿;随忧愁消长,名气瘿
瘤状随气凝结,有骨、筋、肉、脓、血之瘤。
Tags:《发热》 《恶寒》 《肺痿》 《肺痈》 《肠痈》 《气郁》 《经络》 《痰饮》 《津液》 《囊痈》 《湿热下注》 《浊气》 《髀枢》 《七情》 《肓膜》 《涎唾》 《气喘》 《寸口》 《上气》 《振寒》 《自汗》 《背痛》 《附骨疽》 《少阳》 《内托散》 《五味》 《食亦》 《发背》 《火毒》 《草膏》 《白蔹》 《等分》 《小青龙汤》 《解表》 《泻肺汤》 《先煎》 《顿服》 《桔梗汤》 《苇茎汤》 《败酱散》 《大黄牡丹汤》 《当归汤》 《承气汤》 《石瘿》 《肉瘿》 《筋瘿》 《血瘿》 《气瘿》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 三十八、乳痈 下一篇[卷三] 三十六、疮疡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