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在易-第89页-[卷三\里证] 秘结诗_中药方集
 
医学实在易 - 第89页
[卷三\里证] 秘结诗
】 【繁体
秘结三承(气汤)慎用之,麻仁(丸,又名脾约丸)泽润不支离,须知肾脏为阴主,补泻寒温总是滋。
隔食证。水饮可下,食物难入。高鼓峰专主阳明,用左归饮去茯苓,加生地、当归以养胃阴。此法从薛氏医按胸满不食以六味汤加此二味得来也。去茯苓者,恐其旁流入坎,不如专顾阳明之速效也。用此方俾胃阴上济,则贲门宽展而饮食进,胃阴下达,则幽门阑门滋润而二便通,十余剂可效。如若不愈,《人镜经》专主《内经》“三阳结谓之隔”一语,以三一承气汤节次下之,令陈卒去,则新物纳,此峻剂也。然此证多死,即勉治之,亦不过尽人事而已。又有朝食暮吐,名反胃,为中焦虚寒,下焦无火,宜吴茱萸汤附子理中汤,加茯苓、半夏、川椒之类,或以真武汤八味丸间服,然《金匮》有大半夏汤,主降冲脉之逆,为隔证反胃初起之神方。
(经义)《阴阳别论》曰∶“一阳发病,其传为隔。”按∶一阳,少阳也。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为初气从中见之相火治之,大小柴胡汤,诸泻心汤,按证用之如神。又曰∶“三阳结,谓之隔。”按∶三阳,太阳也,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从本为寒,从标为热。结者,寒热之气,皆能为结,此深一层论也。张景岳谓∶“小肠属火,膀胱属水,火不化则阳气不行而传导失职,水不化则阴气不行而清浊不分,皆致结之由。”此浅一层论也。《伤寒论》中尽有神妙之方。《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
”按∶脉微为脾虚而中气欲馁,沃沫为脾虚而津液不摄,理中丸为上策,如若未效,宜于脉之急处,寻出所以急之源头而治之。《大奇论》曰∶“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隔偏枯。”按∶此即前论高鼓峰之意也。《通评虚实论》曰∶“隔则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本神篇》曰∶“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按∶此二节,即张鸡峰所谓∶“噎膈神思间病”之意。《金匮》茯苓浓朴汤,丹溪越鞠丸可治,但当更求其本则得矣。
《血气形志篇》曰∶“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噎,治以苦药。”愚谓亦不外泻心汤之类。反胃证《内经》无专论,当以《金匮》为主。
Tags:《脾约》 《补泻》 《水饮》 《阳明》 《左归饮》 《胃阴》 《阳结》 《承气汤》 《反胃》 《虚寒》 《吴茱萸汤》 《附子理中汤》 《真武汤》 《八味丸》 《大半夏汤》 《冲脉》 《少阳》 《三焦》 《相火》 《柴胡汤》 《泻心》 《三阳》 《太阳》 《小肠》 《寒热》 《邪气》 《脏腑》 《中气》 《津液》 《理中丸》 《虚实》 《噎膈》 《神思间病》 《越鞠丸》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里证] 隔证诗 下一篇[卷三\里证] 泄泻诗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