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第页-[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火门(儿科)_中药方集
 
冯氏锦囊秘录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火门(儿科)
】 【繁体
夫火也,天非此则不能生物,人非此则不能有生,此论夫真火也。有属后天真火衰亡,是以邪火炽盛,而有虚火实火、湿火、风火、郁火阴火五脏火、六腑火,游行不归经火,然总不可过投寒剂,而必欲其无火。譬如釜下无火,饭安得熟?但可暂抑亢火以治标,因所因以调之而救本,则火各归诸经,而依然清凉世界矣。凡发而为病也,《经》曰∶诸热瞀螈∶诸禁鼓栗,如丧神守;诸逆冲上;诸躁狂越;诸病浮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心火。瞀者,神昏也。螈者,肉动抽掣也。因邪热伤神则瞀,亢阳伤血则螈,是少阳三焦经也。诸禁鼓栗,如丧神守者,盖心藏神,而主火。凡一气盛极,则胜我者反来制之,故心火热极,则乃寒生,是以鼓栗诸禁,如丧失保守形体之神矣,是少阴心经也。诸逆冲上者,火性炎上之征也。诸躁狂越者,因热甚于外,则肢体躁扰,热甚于内,则神志躁动。狂者,狂乱而无定止。越者,乖越礼法而失常,因肾主志,心火旺则肾水衰,故失志而狂越躁动,烦热不宁者。又火之象,且火入于肺则烦,火入于肾则躁也。诸病浮肿者,以热甚于内,阳气郁滞也。为疼酸者,火在经也。惊骇者,火在脏也。总皆不离乎火,虽然浮肿酸疼,属于寒湿者不少,惊骇不宁,属于不足者恒多,故曰∶有邪之热,内热而躁,无根之火,外热而躁,内热者小便必混浊,无根者小便必清长,诸疮痛痒者,火盛则痛,火微则痒,皆属于心也。
然心为君火命门相火,君相虽有二火,论其五行,则一于热也。五行之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长,孤阳不成,一物全备,五行递相济养,是谓和平。若交互克伐,是为与衰,变乱失常,灾害由生,故水少火多,为阳实阴虚而病热,水多火少,为阴实阳虚而病寒,水生于金,能复润母燥,火生于木,反能害母形,故易以离火为兵戈,火上有水为既济,水在火下为未济,乃至理也。明乎此,则火之本源,洞见其微矣。
火者,气不得其平也。五脏六腑各得其平,则荣卫中和,经脉调畅,何火之有?失其常度。则冲射搏击而为火矣。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也。有本经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劳倦生脾火之类是也。有五行相克者,如心火太盛,必克肺金,肝火太甚,必克脾土之类是也。有脏腑相移者,如肝移热于胆,则口苦心移热于小肠,则淋闭之类是也。又有他经相移者,有数经合病者,相火起于肝肾,虚火由于劳损,实火生于亢害,燥火本乎血虚,湿火因于湿热,郁火由于抑遏。又有无名之火,无经络可寻,无脉证可辨,致有暴病暴死者,诸病之中;火病为多,不可不察也。有以泻为泻者,大黄、芩、连之类是也。有以散为泻者,柴葛升阳散火之类是也。有以滋为泻者,地黄、天冬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有以补为泻者,参、甘草泻火之圣药是也。
Tags:《邪火》 《虚火》 《实火》 《郁火》 《阴火》 《五脏》 《六腑》 《归经》 《寒剂》 《如丧神守》 《躁狂》 《浮肿》 《神昏》 《邪热》 《三焦》 《形体》 《烦热》 《气郁》 《寒湿》 《君火》 《命门》 《相火》 《少火》 《阴虚》 《经脉》 《气有余便是火》 《肝火》 《劳倦》 《脏腑》 《口苦》 《心移热于小肠》 《合病》 《燥火》 《血虚》 《经络》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杂症大小合参卷九\火门(儿科)].. 下一篇[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燥门要药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