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第页-[卷之一·杂症\气] 治法_中药方集
 
医碥
[卷之一·杂症\气] 治法
】 【繁体
结者散之,郁者达之,闭者开之,(气闭者无小便,或两手脉伏不见。)陷者举之,高者抑之,浮越者镇坠之,脱者固之,散者收之,虚者补之,(痞满似难补,然由脾虚不行,正宜补脾以复其健运之职,则浊气行而痞满自除。所谓塞因塞用也。)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其病在七情,非药可愈者,以五志相胜。故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又习可以治惊。(使之习见则不惊。)逸可以治劳也。大约青皮疏肝,枳壳利膈,香附散郁,木香舒脾,浓朴散满,沉香降逆,前胡下痰,柴胡升清,乌药、川芎、紫苏能散邪气从汗而解。槟榔、大腹皮能使浊气下行,而去后重。莱菔子、苏子、杏仁下气润燥,肺气滞大肠者宜之。
豆蔻、沉香、丁香、檀香辛热能散滞气,暴郁者宜之。郁久成火者忌用,须以姜炒山栀子佐之。以上皆治有余气病。若兼痰火、兼积滞、兼血,各随症加减。调气用木香,然性温上升,若阴火上冲胸、喉,似气滞而实非气者,用之反以助火,当用黄柏、知母,少佐枳壳。气虚气滞,六君子汤加益智、苏梗。血虚气滞,四物汤(见血)加香附、陈皮。肾阴虚气滞,六味地黄汤(见虚损)加沉香、石斛、砂仁。肾阳虚气滞,四逆汤(见厥)加肉桂、补骨脂。肥人气滞必挟痰,二陈汤(见痰)加香附、枳壳,燥以开之,甚者加苍术、白芥子。瘦人气滞必挟火,宜苏子、山栀、归、芍,降以润之。
妇人性执,易于动气,痞满胀痛,上凑心胸,或攻筑胁肋,腹中结块,月水不调,或眩晕呕吐,往来寒热正气天香散、四七汤酌用之。如气不升降,痰涎壅盛者,苏子降气汤。气不归元,以补骨脂为主,取其壮肾,收浊气归就膀胱,使化而出也。
或白术亦可,以其能和胃,胃和则气自归元,此为脾肾两虚者立法也。若肺肾两虚,气不归元,喘促不卧者,宜五味、胡桃、人参之类。气郁久则中气伤,不宜克伐,宜归脾(见血)、逍遥(见郁)二方,佐抚芎、香附、枳壳以舒郁。胎产同法。木香流气饮,通治一切气病,利三焦,通营卫,达内外,肿胀、喘嗽、痛疼皆效。心气饮,治七情气滞。苏子降气汤,治气上逆。补中益气汤,治气虚下陷。越鞠汤(见郁)治气郁中焦。
Tags:《结者散之》 《高者抑之》 《散者收之》 《浊气》 《塞因塞用》 《七情》 《五志》 《疏肝》 《邪气》 《下气》 《润燥》 《气滞》 《大肠》 《痰火》 《积滞》 《调气》 《阴火》 《气虚》 《君子汤》 《血虚》 《阴虚》 《地黄汤》 《肾阳》 《四逆汤》 《二陈汤》 《白芥子》 《眩晕》 《呕吐》 《寒热》 《正气》 《苏子降气汤》 《肺肾两虚》 《喘促》 《五味》 《气郁》 《中气》 《三焦》 《肿胀》 《补中益气汤》 《下陷》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一·杂症] 血 下一篇[卷之一·杂症\气] 脉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