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第页-[卷之四·杂症] 舌_中药方集

TOP

 
医碥
[卷之四·杂症] 舌
】 【繁体
舌为心苗。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脉挟舌本。膀胱、三焦筋并结舌本。肝脉络舌本。
舌胎,见四诊察舌条。舌衄,详血门。舌肿痛,舌下肿似又生一小舌,名重舌
肿硬不柔活,名木舌。皆心、脾、胃经蕴热,凉膈散(见发热)、栀子金花汤(见唇)、玄参升麻汤。热而痰盛者,清热化痰汤。重舌外治,桑皮、僵蚕、发灰,醋调敷舌下,金丹(见咽喉)吹更妙。并用黄连、犀角、山栀、丹皮、生地、木通、赤芍、麦冬、连翘、生甘草。木舌肿甚,色如猪肝,满口胀塞,先于舌尖或两旁刺之,又看舌下有如蝼蛄、卧蚕肿突者刺出紫血,棉蘸甘草水润之,用百草霜细研醋调敷舌上下,或同盐等分井花水调涂。凡舌肿胀,宜刺舌尖或舌上或两旁出血,惟舌下廉泉穴属肾经,慎刺,恐出血太过则喑。按木舌有不痛者,痰湿盛于热也。又有麻舌,火嘘痰沸故麻,或血虚气涩亦麻,理详痹门。舌强,舌肿必强,即木舌之不能柔活也,牛黄散。又用蛇蜕烧存性,全蝎等分,为细末敷之。又有痰涎滞其筋脉,不能转运而强者。(详中风门。)又有热极燥血不能荣其筋脉,拘急而强者,(详中风门。)甚则为卷缩。舌卷缩,肝经热极,血枯不能荣筋,故卷缩。又伤寒直中阴经,寒甚筋脉收引,亦卷缩。并详伤寒。然《经》谓∶邪客三焦之络,喉痹舌卷,口干心烦。又谓∶大肠筋病,转筋舌卷。则不止肝之一经为然可知,亦不止伤寒一证为然可知矣。
寒湿所中而舌强卷缩,续命汤。(见中风。)挟热,升麻汤加桔梗漱之,碧雪敷之。舌出不收,热甚,(纵长之与肿大,一也,故皆为热甚。)珠末、冰片等分敷之,内服黄芩、僵蚕、胆星、乌药、竹沥等,去痰清热。伤寒热毒攻心,及伤寒愈后不能调摄,(阴阳易常有此。)与中毒、大惊、产后俱有之。甚有出数寸者,用巴豆一枚,去油取霜,纸捻卷之,内鼻中,舌自收,此治伤寒后不调摄者。产后者,朱砂末敷舌,令作产子状,以二女掖之,乃于壁外潜累盆盎,触倒作声,声闻而舌收矣。余者,雄鸡冠血浸舌,或冬青浓汁浸。舌纵流涎,涎从舌下廉泉穴出,乃肾火盛而逼津液上出也,神龟滋阴丸,(见痿芩)、连、栀、柏、竹沥、姜汁等可用。舌干裂,花粉散泻心汤。舌生疮,甘露饮。口舌生疮。体倦食少,清热补血汤。不应,补中益气汤(见气)加五味子。思虑太过,血伤火动者,归脾汤(见血)加柴胡、栀子、丹皮。舌下生水泡,初起一,渐至七八枚,名连珠疳,吹口疳药。(见口。)
Tags:《舌本》 《三焦》 《四诊》 《舌衄》 《舌肿》 《重舌》 《木舌》 《凉膈散》 《发热》 《升麻汤》 《化痰》 《外治》 《咽喉》 《等分》 《肿胀》 《血虚》 《舌强》 《烧存性》 《中风》 《拘急》 《舌卷》 《血枯》 《直中》 《收引》 《喉痹》 《心烦》 《大肠》 《转筋》 《寒湿》 《小续命汤》 《碧雪》 《冰片》 《寒热》 《中毒》 《去油》 《鸡冠血》 《舌纵》 《津液》 《舌干》 《粉散》 《泻心》 《补血汤》 《补中益气汤》 《五味》 《归脾汤》 《口疳》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杂症] 咽喉 下一篇[卷之四·杂症] 齿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