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第页-[卷六\神志门] 惊_中药方集
 
张氏医通
[卷六\神志门] 惊
】 【繁体
经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病发惊骇。诸病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惊则心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身体日减。
气虚无精。病虚无气。洒洒然如惊。惊者平之
夫惊虽主于心。而肝胆脾胃皆有之。惊是火热烁动其心。心动而神乱也。若因内气先虚。故触事易惊。或卒然闻响大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皆使人有惕惕之状也。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或自汗。或眠多异梦。随即惊觉。并宜温胆汤加熟枣仁。
如远志丸妙香散、平补正心丹、龙齿清魂散皆可选用。卧多惊魇。口中有声。温胆汤下远志丸。卧多惊魇遗溲者。补胆防风汤加羌活、桂枝。此下焦风寒。宜风药行经也。若气郁生痰而惊悸不眠者。四七汤加茯神、远志石、菖蒲。大抵惊则神出于舍。舍空则痰饮乘虚袭入。其神不得归焉。亦有肝虚风袭之者。本事方治卧则魂梦飞扬。惊悸多魇。通夕不寐
先用独活汤数剂。后用珍珠母丸神效。盖因肝脏本虚。虚风内袭。所以魂游无定。肝藏魂者也。
风气水饮。乘虚袭入于肝。是以魂不宁而飞扬。若离体状。若作心血虚治必殆。此证最易愠怒。
小怒则惊悸转剧。虚火不时上升。岂非肝脏受困之验欤。二方非深明木盛生风。木槁生火之理。
不能识其奥妙。不能用以建功也。
〔诊〕寸口脉动为惊。惊者其脉止而复来。其人目睛不转。不能呼气。
石顽治河南督学汪缄庵媳。产后病虚无气。洒洒然如惊。常时咳青黑结痰。欲咳则心中大动。咳则浑身麻木。心神不知所之。偶闻一声响。则头面哄热微汗。神魂如飞越状。专事妇科者屡用补养心血之剂罔效。虚羸转剧。邀石顽诊之。脉浮微弦而芤。独左寸厥厥动摇。此必胎前先伤风热。坐草时迸力过甚。痰血随气上逆。冲过膈膜而流入心包也。朝用异功散加童便淬蛤粉。以清理痰气。夕用大剂独参汤下来复丹。以搜涤瘀积。盖痰在膈膜之上。非焰硝无以透之。
血在膈膜之上。非五灵无以浚之。然非藉人参相反之性。不能激之使出也。服数日。神识渐宁。
形神渐旺。改用归脾汤加龙齿、沉香。调理而康。
又治吴昭如室。年壮体丰。而素有呕血腹胀脾约便难之恙。两遭回禄。忧恚频承。近于失血之后。忽然神气愦乱。口噤目瞠。乃尊周渭文秉烛相邀。诊其气口数盛而促。人迎弦大而芤。形神不能自主。似有撮空之状。渭老以为证犯条款。不出五日当毙。予谓不然。若是撮空。必然手势散漫。今拈着衣被。尽力扯摘。定为挟惊挟怒无疑。爪者筋之余。非惊怒而何。况脉来见促。当是痰气中结。殊非代脉之比。询其病因。惊怒俱有。遂勒一方。用钩藤钩一两。煎成入竹沥半盏。姜汁五匕。连夜制服。明日复延往候。云服药后。即得安寐。六脉亦已稍平。但促未退。仍用前方减半。调牛黄末一分。其夕大解三度。共去结粪五六十枚。腹胀顿减。脉静人安。稀糜渐进。数日之间。平复如常。
Tags:《阳明》 《气虚》 《惊者平之》 《惊则气乱》 《短气》 《自汗》 《温胆汤》 《清魂散》 《补胆防风汤》 《风寒》 《气郁》 《痰饮》 《肝虚》 《不寐》 《独活汤》 《肝藏魂》 《水饮》 《血虚》 《虚火》 《寸口》 《妇科》 《心血》 《伤风》 《异功散》 《独参汤》 《相反》 《归脾汤》 《呕血》 《脾约》 《口噤》 《人迎》 《撮空》 《代脉》 《脉静》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六\神志门] 悸 下一篇[卷六\神志门] 悲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