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纲目-第122页-[卷九] 短气_中药方集

TOP

 
伤寒论纲目 - 第122页
[卷九] 短气
】 【繁体
【纲】仲景曰。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抟。则为短气
【目】张元素曰。此为短气之虚者也。
成无己曰。短气者。气短而不能相续。似喘非喘。有气上冲。而实非气上冲也。喘则张口抬肩。
摇身滚肚。气上冲。则腹里气时时上逆。所谓短气者。呼吸虽数。而不能相续。似喘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也。要识其短气之真者。气急而短促。俗谓之气短者是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脉迟。微汗出。不恶寒者。其身不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目】张元素曰。此为短气之实者也。
【纲】仲景曰。风湿相搏。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甘草附子汤主之。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
【目】张元素曰。此邪在表而短气者也。
陶华曰。短气者。呼吸短促。不能相续也。千金方谓少气不足以息也。大抵心腹胀满而短气者。邪在里而为实。承气汤下之。心腹濡满而短气者。邪在表而为虚。桂枝汤解之。食少饮多。水停心下而短气者。小半夏汤主之。
李中梓曰。若汗出不彻。以致短气。葛根加人参汤。水停心下短气。五苓散
【纲】仲景曰。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故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太阳病。医反下之。短气。烦躁。心中懊。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陷胸汤主之。
【目】张元素曰。此邪在里而短气者也。
成无己曰。虚也。实也。在表也。在里也。皆作短气。又何以辨虚实也。大凡心腹胀满而短气者。邪在里而为实也。胸腹濡满而短气者。邪在表而为虚也。
王肯堂曰。短气。骨节痛。不得屈伸。汗出。小便不利。恶风身肿者。由于风湿。宜甘草附子汤。短气。腹满胁痛。若脉浮弦大。外不解。无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有潮热者。小柴胡汤。此皆为表症。若表未解。手足然汗出。或有潮热者。宜大承气汤。若表解。心下痞硬。干呕短气者。
宜十枣汤。此皆为里症。短气烦躁。若发汗不彻。续微汗出。不恶寒。表症不罢。面赤者。为并病
更发汗则愈。此为汗不彻之症。若下后心中懊。心下硬痛者。大陷胸汤。此为下后之症。
吴绶曰。因汗吐下后元气虚弱。脉来微虚。气不能相接而短少者。人参益气汤。凡阴症脉弱沉细而迟。手足逆冷。面上恶寒如刀刮。口鼻之气难以布息而短者。四逆汤加人参。又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令人短气烦闷。茯苓甘草汤
Tags:《阳脉》 《短气》 《阳明》 《恶寒》 《腹满》 《潮热》 《风湿》 《小便不利》 《恶风》 《附子汤》 《少气》 《承气汤》 《桂枝汤》 《小半夏汤》 《人参汤》 《五苓散》 《干呕》 《十枣汤》 《阳病》 《烦躁》 《内陷》 《结胸》 《大陷胸汤》 《虚实》 《胁痛》 《无汗》 《柴胡汤》 《大承气汤》 《心下痞》 《并病》 《气虚》 《益气汤》 《四逆汤》 《茯苓甘草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九] 不得卧 下一篇[卷九] 虚烦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