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摘粹-第页-[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表虚里实证_中药方集

TOP

 
医学摘粹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表虚里实证
】 【繁体
发汗后,腹胀满者,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太阳少阳合病,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按以上诸证,均系汗吐下后,表气已虚,而内证或痞硬,或满痛,或下利,或噫气,或呕吐,仍属实邪在里,故以表虚里实证统之。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浓朴(四钱)生姜(四钱)半夏(一钱五分)甘草(二钱)人参(五分)水煎服。按汗泄中气,阳虚湿旺,枢轴不运,脾陷胃逆,则生胀满,故用人参、甘草补中而扶阳,朴夏生姜降浊而行郁也。

生姜泻心汤
生姜(二钱)甘草(一钱五分)人参(一钱五分)干姜(五分)黄芩(一钱五分)半夏(一钱)大枣(二枚)黄连(五分)水煎服。按汗出解后,中气已虚,而胸中复有实邪填塞,但其邪有寒有热,故用生姜、半夏降其浊阴,黄芩、黄连清其心胆之热,姜甘参枣温补中气以转枢轴也。

甘草泻心汤
甘草(二钱)黄芩(一钱五分)干姜(一钱五分)半夏(一钱)黄连(五分)大枣(二枚)水煎服。按当解表而反下之,败其中气,水谷不化,土木皆郁,升降倒行,故用甘草姜枣补中而温下寒,半夏芩连降逆而清上热也。

半夏泻心汤
半夏(三钱)黄芩(一钱五分)干姜(一钱五分)甘草(一钱五分)人参(一钱五分)黄连(五分)大枣(二枚)水煎服,按下后中气已虚,里阴上逆而为痞,故用参甘姜枣温补中脘之虚寒,黄芩黄连清泄上焦之郁热,半夏降浊阴而消痞满也。

旋复代赭石汤
旋复花(一钱五分)代赭石(五分)人参(一钱)甘草(一钱)半夏(一钱)生姜(二钱五分)大枣(二枚)水煎服。按汗吐下后,中气已败,肺气郁蒸而化痰饮,胃土壅遏而生哕噫,故用参甘大枣补其中脘,姜赭降其逆气,旋复花行痰饮而开郁浊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钱)甘草(二钱)芍药(二钱)半夏(二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水煎服。按太少合病,少阳经气郁而克戊土,土败而自下利,故用甘草大枣补其脾精,黄芩芍药泄其相火,半夏生姜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黄连汤
黄连(一钱五分)甘草(一钱五分)干姜(一钱五分)人参(五分)桂枝(一钱五分)半夏(一钱)大枣(二枚)水煎服。按肝邪克脾,腹中疼痛,胆邪克胃,欲作呕吐,故用黄连、半夏清上热而止呕吐,参甘姜枣温中寒而止疼痛,桂枝疏木而通经也。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干姜(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黄连(一钱五分)人参(一钱五分)水煎服。按中脘虚寒,而上焦有热,故用干姜、人参温补中脘之虚寒,黄连、黄芩清泄下焦之虚热也。
Tags:《半夏人参汤》 《心下痞》 《水气》 《泻心》 《中风》 《干呕》 《心烦》 《发热》 《柴胡汤》 《热汗》 《心下满》 《结胸》 《大陷胸汤》 《半夏泻心汤》 《噫气》 《代赭石汤》 《太阳》 《少阳》 《合病》 《半夏生姜汤》 《邪气》 《呕吐》 《黄连汤》 《寒下》 《实邪》 《表虚》 《里实》 《中气》 《解表》 《温下》 《虚寒》 《气郁》 《痰饮》 《经气》 《相火》 《中寒》 《虚热》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下一篇[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