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摘粹-第页-[附录\二、六气解] 太阳寒水_中药方集
 
医学摘粹
[附录\二、六气解] 太阳寒水
】 【繁体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水火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降而下交坎位而化水,水降于火,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火化而为水,则热从寒化,故太阳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寒水名也。水性本寒,少阳三焦之火,随太阳而下行,水得此火,应当不寒,不知水之不寒者,癸水而非壬水也。盖水以蛰藏为性,火秘于内,水敛于外,是谓平人,木火主里,自内而生长之,故里气常温。金水主表,自外而收藏之,故表气常清。血生于木火,故血温而内发。气化于金水,故气清而外敛。人之经脉厥阴在里,春风之内生也。次则少阴,夏气之内长也。次则阳明,秋气之外收也。太阳在表,冬气之外藏也。阳脏则外清而内温,阳泄则内寒而外热;外易寒水而为热火,内易温泉而为寒冰。外愈热而内愈寒,生气绝根,是以死也。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癸水病则必寒,壬水病则多热;以丁火化于癸水,故少阴之脏最易病寒,王水化于丙火,故太阳之腑最易病热,是以病寒者独责癸水,而不责壬水,病热者独责壬水,而不责癸水也。
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六气之性情形状,明白昭揭,医必知此,而后知六经之证。
六经之变化虽多,总不外乎六气。此义魏晋而后,绝无解者。先圣之法,一线莫传,凌夷至于今日,不堪问矣。
【治厥阴风木法】
桂枝苓胶汤
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上热加黄芩,下寒加干姜、附子。
【治少阴君火法】
黄连丹皮汤
黄连白芍生地丹皮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
【治少阳相火法】
柴胡芍药汤
柴胡黄芩甘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白芍【治太阴湿土法】
术甘苓泽汤
甘草茯苓白术泽泻【治阳明燥金法】
百合五味
百合石膏麦冬五味【治太阳寒水法】
苓甘姜附汤
甘草茯苓干姜附子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
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
Tags:《阳水》 《太阳》 《小肠》 《寒化》 《少阳》 《三焦》 《平人》 《气化》 《经脉》 《厥阴》 《少阴》 《阳明》 《阳脏》 《生气》 《六经》 《六气》 《君火》 《丹皮汤》 《黄连白芍》 《阴病》 《相火》 《柴胡芍药汤》 《太阴》 《阳病》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附录\二、六气解] 阳明燥金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