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医彀-第页-[卷之二\伤寒] 六经形证治例_中药方集
 
简明医彀
[卷之二\伤寒] 六经形证治例
】 【繁体
太阳膀胱经∶头痛项强,脊腰膝痛,恶寒拘急,身热无汗为表实,根据主方。得病微热谵语小便不利热结膀胱,宜桂苓饮。小便利而小腹急胀,为蓄血证。看大便黑,口渴饮水不欲咽,桃仁承气汤下去黑血;热甚汗出,至颈而还,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必发黄,宜茵陈五苓散(五苓加茵)。汗后口渴鼻塞,表未解,烦躁目瞑,必衄血成流,病解;不成流,再微汗。
阳明胃经∶目痛鼻干不眠,身热微畏寒自汗舌干,脉微洪长,属阳明表证本病。舌苔白滑,葛根汤加柴胡、黄芩;不退,生地芩连汤。以后大渴舌黄苔,属经证,如神白虎汤;渴甚倍石膏,加天粉、黄连、竹叶。潮热自汗,扬手揭被,大便秘、转矢气(臭屁也),或自利秽水,胸痞,舌黄苔,乃阳明标病,大柴胡汤;未效,六乙顺气汤。舌苔黑燥如芒刺,重用大黄、芒硝;未效加用,失用则死。表未清,里又剧,大柴胡汤。热甚,三黄石膏汤。睛红,三黄巨胜汤
少阳胆经∶耳聋胁痛干呕口苦寒热往来,微畏寒,汗少,舌白苔,脉浮弦者,为少阳经病。胆无出入之路,在半表半里,禁汗、吐、下,宜柴胡双解饮和解。以后身热耳聋,胸满呕渴,舌黄苔,自利,脉弦,为标病,只宜小柴胡加黄连、竹茹、枳实。二便秘少加大黄。
太阴脾经∶腹满咽干,舌黄苔,手足温,身黄,小便涩,大便秘,腹痛,脉沉有力,为本病,宜桂枝大黄汤下。以后头汗至颈而还,口渴小便赤,大便实,身目黄,脉沉实为标病,宜茵陈大黄汤。如不渴、呕吐,大便通利,小便清长舌红润,脉沉无力,手足厥冷,宜加味理中汤。或先属阳证,因体虚下之太过,虚邪传入阴经,寒证悉具,理中汤温补。
少阴肾经∶口燥咽干,舌苔边黄、中黑,大便秘或清水,脉沉实有力,此热邪传少阴本病,调胃承气汤微下之。以后谵语便秘,绕脐硬痛,烦躁大渴,脉反沉疾,此热邪传入少阴标病,宜大承气汤急下之。本经有热邪传入冲脉,干于血分,血热妄行,逆上则呕血,迫下则便血外证神昏谵语,舌燥无苔,如火炙猪腰子,脉沉涩、或洪数,宜生地黄连阿胶汤或归地养荣汤。以上皆热邪传肾,水涸为病,非真阴证也。本经恶寒厥逆,蜷卧不渴,吐泻、腹疼身重,脉沉迟属脏寒,宜回阳救急汤温补。
厥阴肝经∶胸腹胀满,消渴饮水,谵语烦躁,便秘或下清水,舌干,黄黑燥苔,脉沉实有力,此热邪传入厥阴本病,宜六乙顺气汤下。以后有前证,手足反冷,或乍温,乃热深厥亦深,非寒厥也。脉沉实有力为标病,大承气汤急下之。本经口吐涎沫,四肢逆冷,过乎肘膝,不渴,小腹痛,脉沉迟。此本经真阴证,急宜回阳救急汤、茱萸四逆汤温之。
六经中惟少阴肾经疑似难明,脉俱沉。沉而有力为阳,大黄、芒硝攻下;沉而无力为阴,附子、姜、桂温补。一毫千里,杀人反掌,临时细心并外证参酌。阳证似阴阴证似阳等十二证,古书皆各分条立论,初学最难剖析。(宏)极欲后人易解,姑汇为二论,虽然大同小异,用药寒热轻重,临床细加详察。
Tags:《太阳》 《头痛》 《项强》 《恶寒》 《拘急》 《无汗》 《谵语》 《小便不利》 《热结膀胱》 《蓄血证》 《承气汤》 《发黄》 《五苓散》 《鼻塞》 《烦躁》 《目瞑》 《阳明》 《鼻干》 《畏寒》 《自汗》 《舌干》 《舌苔》 《黄苔》 《经证》 《白虎汤》 《潮热》 《柴胡汤》 《大柴胡汤》 《巨胜汤》 《胁痛》 《干呕》 《口苦》 《寒热》 《白苔》 《半表半里》 《柴胡双解饮》 《腹满》 《咽干》 《大黄汤》 《头汗》 《呕吐》 《小便清长》 《舌红》 《手足厥冷》 《理中汤》 《阳证》 《虚邪》 《寒证》 《大承气汤》 《冲脉》 《呕血》 《便血》 《外证》 《神昏》 《阿胶汤》 《阴证》 《寒厥》 《身重》 《脏寒》 《救急汤》 《小腹痛》 《四逆汤》 《六经》 《阳证似阴》 《阴证似阳》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伤寒] 阴阳似证 下一篇[卷之二\伤寒] 论两感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