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医彀-第页-[卷之二\伤寒] 阴阳似证_中药方集
 
简明医彀
[卷之二\伤寒] 阴阳似证
】 【繁体
阳证似阴(阳亢于内,逼阴于外∶)阳邪传入阴经(有阴经之名,属胃腑实热)。阳厥当下(热邪传里失下,热深厥亦深也)。表寒里热(身体厥冷,反不欲衣,寒在皮肤,热在骨髓。)阳盛拒阴(身虽寒,脉洪数。)火极似水(亢则害,承乃制。)上六证名异病同。初起时身大热,头项痛,阳证也。六、七日后,热伏于里,阳邪陷入少阴经,外证遍体虽寒,反不欲衣,手足厥冷不过肘膝,或乍冷乍温。此因失用大黄攻下,伏热已深,阴失其守而避在肌表,亢阳侵于内,为里热表寒之证。
虽有前证,犹有口渴舌燥,谵语昏乱不眠,大便秘或利黑水,小便赤,爪甲红,六脉沉实有力可证也。正气犹实,六乙顺气汤下之;弱者,如神白虎汤清之;危者,归地养荣汤。误认为阴寒而用热药者立死。
阴证似阳(阴伏于内,逼阳于外)∶阴盛格阳(淫阴潜亢于里,孤阳飞越于上。)阴厥当温(内外皆阴无阳,厥逆过乎肘膝。)表热里寒(阴证亦有发热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阴极发躁(阴躁宜热药温之。)水极似火(物极则反。)阴证(脉弦、乍寒乍热,误作疟治,死者多矣,切当知之。)上六证名异病同。初起时身不热,头不疼,口不渴,或乍寒乍热,手足常冷,大便泄,或阴寒凝结而大便秘,小便清长,阴证也。三、四日阴极烦躁,面赤不热,欲坐泥水井中,口微渴,欲饮水,不能入口,或身热反欲(穿衣又热,脱衣又寒。)此因失用附子温经,伏寒已深,阳失其守而浮于肌表,淫阴僭于内,为里寒表热之证。虽有前证,犹有恶寒蜷卧,身难转侧,昏沉多睡,爪甲青黑,六脉沉微无力可证也。宜理中汤四逆汤、回阳返本汤温散寒邪,使阳气复而微汗出为愈。误认为阳热而用凉药者立毙。
阳脉似少阴∶始得病,头疼身热,故为太阳证,脉当浮。今反沉,似少阴脉。多因里虚久寒,正气衰微,身必痛。故宜救里,使正气内强,逼邪外出,用生附四逆汤。虽曰温里,亦能汗出而解。
少阴证似太阳∶始得病,脉沉细,不头疼,故为少阴证,当无热。今反有热,似太阳证,犹有寒邪在表,未传入里,腠理郁闭为热,宜麻黄附子甘草汤。熟附温里寒,麻黄散表热。
Tags:《阳证》 《阳邪》 《实热》 《热邪传里》 《表寒》 《里热》 《阳盛》 《少阴》 《外证》 《手足厥冷》 《谵语》 《正气》 《白虎汤》 《阴证》 《阴盛》 《表热》 《里寒》 《发热》 《阴躁》 《小便清长》 《烦躁》 《恶寒》 《理中汤》 《四逆汤》 《阳脉》 《太阳》 《阴脉》 《里虚》 《腠理》 《麻黄附子甘草汤》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伤寒] 阴阳毒 下一篇[卷之二\伤寒] 六经形证治例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