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第81页-[卷二] 论痈疽虚实七十七_中药方集
 
外科理例 - 第81页
[卷二] 论痈疽虚实七十七
】 【繁体
疮疡之症。五善之中见一二善症者可治。七恶之内见一二恶症者难治。若虚中见恶症者。实中无恶者自愈。此症虽云属火。未有不由阴虚而致者。故经云督经虚从脑出。膀胱经虚从背出。岂可专泥于火而用苦寒药治。夫苦寒之药。虽治阳症。尤当分表里虚实、次第、时宜。岂可始末悉用之。
凡疮肿坚而不泽。(不泽。不光泽而色夭)坚如牛领之皮。疮头如粟。脉洪大。按之则涩。此精气已绝。不治亦死。
凡痈疽之作。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荣气壅塞而发。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于喉舌者心之毒。皮毛者肺之毒。肌肉者脾之毒。骨髓者肾之毒。发于下者阴中之毒。发于上者阳中之毒。外者六腑之毒。内者五脏之毒。故内曰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者得之缓。感于六腑者易治。感于五脏者则难治也。
发背、脑疽、大疔、悬痈脱疽、脚发之类。皆由膏粱浓味。尽力房劳七情六淫。或补药。精虚气耗所致。非独因荣卫凝滞而生也。必灸之以拔其毒。更辨其因。及察邪在脏腑之异、虚实之殊而治之。庶无误也。凡大痈疽。藉气血为主。若塌而不起。或溃而不腐。或不收敛。及脓少。或清。皆气血虚也。宜大补之。最忌攻伐之剂。亦有脓反多者。乃气血虚不能禁止也。若溃后发热作渴。脉大而脓愈多。属真气虚邪气实也。俱不治。常见气血充实之人。患疮皆肿高。色赤。易腐溃而脓且稠。又易收敛。怯弱之人多不起。发不腐溃。及难收敛。若不审察。妄投攻剂。虚虚之祸不免矣。
大抵疮之始作。先发为肿。气血郁积。蒸肉为脓。故多痛。脓溃之后。脓退肌宽。痛必渐减。
元太医令。)疮疽之症。有脏腑气血。上下真邪。虚实不同也。不可不辨。如肿起坚硬脓稠者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虚也。泻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并冷。脉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时难。大便滑利。声音不出。精神不爽。悉脏腑虚也。大便硬。小便涩。饮食如故。腹满膨胀。胸膈痞闷。肢节疼痛。口苦咽干烦躁多渴。身热脉大。精神昏塞。悉脏腑实也。凡诸疮疽。脓水清稀。疮口不合。聚肿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气血虚也。肿起色赤。寒热疼痛。皮肤壮热。脓水稠粘。头目昏重。气血实也。头痛鼻塞。目赤心惊。咽喉不利。口舌生疮。烦渴饮冷。睡语切牙者。上实也。精滑不禁。大便自利。腰脚沉重。睡卧不能者。下虚也。肩头不便。四肢沉重。目视不正。睛不。食不知味。音嘶色。四肢浮肿者。真气虚也。肿尤甚。痛不可近。多日不溃。寒热往来。大便秘涩。小便如淋。心神烦闷。惚恍不宁者。邪气实也。又曰。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又曰。其脉洪大而数者实也。微细而软者虚也。虚则补之。和其气血托里也。实则泻之。疏利而导其气。内经谓血实则决之。气虚则掣引之。
溃疡虽有表症。发热宜以托里药为主。佐以表散之剂。
Tags:《疮疡》 《五善》 《七恶》 《阴虚》 《表里》 《虚实》 《精气》 《五脏》 《六腑》 《皮毛》 《发背》 《悬痈》 《脱疽》 《房劳》 《七情》 《六淫》 《脏腑》 《血虚》 《发热》 《气虚》 《邪气》 《肠鸣》 《呕吐》 《精神》 《腹满》 《口苦》 《咽干》 《烦躁》 《神昏》 《自汗》 《寒热》 《壮热》 《目昏》 《头痛》 《鼻塞》 《咽喉》 《浮肿》 《寒热往来》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 论附骨疽七十八 下一篇[卷二] 论痛七十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