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第122页-[卷五] 腰疽一百十八_中药方集
 
外科理例 - 第122页
[卷五] 腰疽一百十八
】 【繁体
一妇年逾七十。腰生一。作痒异常。疑虫虱所毒。诊脉浮数。齐氏曰。脉浮数反恶寒疮也。翌日复诊。脉乃弱。予谓未溃而脉先弱。何以收敛。况大便不通。则真气已竭。治之无功。固请不得已。用六君子(二)加藿香神曲。饮食渐进。大便始通。更用峻补之剂。溃而脓清作渴。再用参、、归、、麦门、五味而渴止。喜曰可无虞矣。予曰不然。不能收敛。先入之言也。彼疑更医。果殁。
一人年十九。腰间肿一块。无头不痛。色不变。三月不溃。饮食少思。肌肉日瘦。此气理。荣气不行。郁而为肿。名曰湿毒流注。元戎曰。若人饮食疏。精神衰。气血弱。肌肉消瘦。荣卫之气。短促而涩滞。故寒抟腠理。闭郁为痈者。当补以接虚怯之气。遂以十全大补汤(十三)加香附、陈皮三十余剂。始针出白脓一碗许。仍用药倍加参、。仍灸以豆豉饼渐愈。彼乃惑于速效。内服败毒。外贴凉药。反致食少脓稀。患处色紫。复请予治。喜得精气未衰。仍以前药加远志、贝母、白蔹百剂而愈。此或久而不愈。或脓水清稀。当服内塞散(五二)及附子饼灸。然后可愈。
一妇年逾二十腰间突肿寸许。肉色不变。微痛不溃。发热脉大。此七情所损。气血凝滞而然。当益气血。开郁结。更以香附饼熨之。使气血充畅。内自消散。若尔。虽溃亦无危。
不听。乃服十宣流气之药。气血愈虚。溃出清脓。不敛而死。按此脉大。非七情脉也。当时必有所见。
一妇产后腰间肿。两腿尤甚。此瘀血滞于经络而然。不早治。必作痈。遂与桃仁汤二剂。更没药丸(五六)数服而痊。亦有恶血未尽。脐腹刺痛。或流注四肢。或注股内。痛如锥刺。或两股肿痛。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乃壅遏。血蓄经络而然。宜没药丸(五二)治之。亦有或因水湿所触。经水不行而肿痛者宜当归丸(五七)治之。
凡恶血停滞。为患匪轻。治之稍缓。则为流注。为骨疽。多致不救。
一老人患痢。骤用涩药。致大肠经分作痛。此湿毒流于经隧而然。以四物加桃仁、酒芩、红花、升麻、枳壳、陈皮、甘草治之渐愈。因年高胃弱竟殁。
一人年二十。遍身微痛。腰间作肿痛甚。以补中益气汤(十六)加羌活四剂少可。又去羌活十余剂而愈。
此条以虚治。当时于形色脉上必有所见。
一人逾四十。患腰痛。服流气饮寄生汤不应。以热手熨之少可。其脉沉弦。肾虚所致。
肾丸(四六)而愈。此因脉沉弦。且据服攻剂不应。故知虚也。弦则不软。如物无水不柔软之
Tags:《补汤》 《白蔹》 《附子饼》 《香附饼》 《没药丸》 《当归丸》 《补中益气汤》 《恶寒》 《五味》 《湿毒》 《流注》 《精神》 《消瘦》 《腠理》 《精气》 《发热》 《七情》 《经络》 《恶血》 《经水》 《大肠》 《经隧》 《腰痛》 《肾虚》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六] 脱疽一百十九 下一篇[卷五] 臂痈一百十七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