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医大全-第100页-[卷四\内景图说(下)] 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_中药方集

TOP

 
疡医大全 - 第100页
[卷四\内景图说(下)] 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
】 【繁体
歌曰∶任脉二十四穴,任脉起中枢,循腹上关元,承浆与廉泉,天突璇玑转,花盖与紫宫,玉堂不可缓,膻中名元儿,中庭膺纂,鸠尾巨阙由上脘,中脘建里又下脘,水分到神阙,阴交气海须不舛,石门与关元,中极曲骨亦不远,循腹而中行,会阴两阴显。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其见证也,若内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任脉,妊也,行腹部中,为生养之本,乃奇经脉也。
\r任脉图\p04-a41a36.bmp\r颐前∶承浆一穴(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下陷中,足阳明之会。)颔下∶廉泉一穴(在颔下结喉舌本,仰而取之,阴维、任脉之会。)膺∶天突一穴(一名五户,在项结喉下四寸宛宛中。)璇玑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华盖一穴(在璇玑上二寸。)紫宫一穴(在华盖下一寸六分。)玉堂一穴(一名玉英,在紫宫下一寸六分。)膻中一穴(一名元儿,玉堂下一寸六分,两乳间。)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腹中行∶鸠尾一穴(在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鸠形,故名。臆前蔽骨下五分,人无蔽骨者,从歧骨之际下行一寸是也。)巨阙一穴(在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上脘一穴(在巨阙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任脉、手太阳、足阳明之会也。)中脘一穴(脐上四寸,胃募也,谓上纪也。)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为幽门。)水分一穴(在下脘下一寸。)神阙一穴(在脐中。)阴交一穴(在脐下一寸。)气海一穴(一名脖,一名下肓,阴交下五分。)石门一穴(在脐下二寸三分,三焦募,女子禁灸。)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小肠募,谓下纪也。三阴、任脉之会。)中极一穴(脐下四寸,一名气原、玉泉,三阴会。)曲骨一穴(一名回骨,在横骨之上陷毛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会阴一穴(在大便前、小便后,一名屏翳,两阴间是也。)
冲脉
冲者,通也。言上至头,下至足,通十二经之气血,其脉起于气冲,并阳明经夹脐上行,至胃中而散,即脐之动气脉也。其见证也,气逆而里急。

带脉
带者,束也,总束诸经之脉也。其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见证也,苦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按∶季胁在肋下,接髋骨之间是也。又曰即胁下肋骨之尽处,短骨间是也。

阳跷脉
跷者,健也,是人动足之所由也。其脉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而止。其见证也,阴缓而阳急,阳跷得之,太阳之列。
两足跷脉者,有阴有阳,犹圣人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泛滥之患。故人身之有经络,犹天地之有河道,血脉之营运经络,犹源泉之传流河道,河道壅塞,则水势之泛滥无拘,源泉枯涸,则地道之脉气闭塞,人身血气之于经络,亦然也。

阴跷脉
义与阳跷同。其脉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而止。其见证阳缓而阴急。阴跷本诸少阴之别。

阳维、阴维脉
维者,维持之义,为诸脉之纲维。阳维之脉,起于诸阳之会,阴维之脉,起于诸阴之交。二经之见证也,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持,惊则痴愚,喜则恍惚。
Tags:《任脉》 《承浆》 《膻中》 《神阙》 《气海》 《曲骨》 《会阴》 《毛际》 《喉咙》 《阴脉》 《七疝》 《瘕聚》 《奇经》 《下陷》 《阳明》 《结喉》 《舌本》 《歧骨》 《太阳》 《太阴》 《三焦》 《小肠》 《三阴》 《横骨》 《动脉》 《厥阴》 《冲脉》 《气逆》 《带脉》 《腹满》 《阳跷脉》 《经络》 《血脉》 《阴跷脉》 《咽喉》 《少阴》 《阴维脉》 《诸阳之会》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五] 论五运六气 下一篇[卷四\内景图说(下)] 论脏腑经..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