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第18页-[卷一\总论部] 虚实症治法_中药方集
 
外科大成 - 第18页
[卷一\总论部] 虚实症治法
】 【繁体
肿溃诸症。须辨虚实。随行补泻。若或稍差。关系甚大。假如肿起坚硬脓稠者。疮疽之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疮疽之虚也。泻利肠鸣。食少呕吐。手足并冷。脉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时难。大便滑利。声音不出。精神不爽者。悉脏腑之虚也。大便硬。小便涩。饮食如故。肠满胀闷。肢节疼痛。口苦咽干。烦渴身热。
脉大神昏者。悉脏腑之实也。脓水清稀。疮口不合。聚肿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气血之虚也。肿高色赤。寒热疼痛。脓稠壮热。头目昏重者。气血之实也。头痛鼻塞。目赤心惊。喉舌生疮。烦渴饮冷。睡语切牙者。上实也。精滑便利。腰脚沉重。睡卧不宁者。下虚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目视不正。睛不了了。食不知味。音嘶声败。四肢浮肿者。真气虚也。肿痛甚。日久不溃。寒热往来。二便淋秘。心神烦闷者。
邪气虚也。又曰。真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诸庠为虚。诸痛为实。脉微细软者为虚。洪大而数者为实也。脉症俱虚。虚则补之。和其气。托里也。脉症俱实。实则泻之。导其气。疏利也。脉症俱缓。缓则治本。用平和之药。徐治之也。
主治之法。如肿高痛者。神授卫生散解之。次用托里消毒散。漫肿微痛者。用托里散。如不应。加姜桂。
脓出反痛。气血虚也。宜八珍汤。不作脓。不腐溃。阳气虚也。宜四君子汤。加归、、肉桂。不生肌。不收敛。脾气虚也。宜四君子汤。加芍药、木香。恶寒憎寒。阳气虚也。宜十全大补汤。加姜、附。晡热内热。阴血虚也。宜四物汤。加参、术。欲呕作呕。胃气虚也。宜六君子汤。加炮姜。自汗盗汗五脏虚也。宜六味丸。加五味子。食少体倦。脾气虚也。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喘促咳嗽。脾肺虚也。宜补中益气汤。加五味、麦冬。欲呕食少。脾胃虚也。宜人参理中汤。腹痛泄泻。脾胃虚寒也。宜附子理中汤。小腹痞。足胫肿。脾肾虚也。宜十全大补汤。加山药、山茱萸。泄泻足冷。脾肾虚寒也。宜十全大补汤。加附子。
热渴淋秘。肾虚阴火也。宜加减八味丸。喘嗽淋秘。肺肾虚火也。宜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
大凡怯弱之人。不必分其肿溃。惟宜先补胃气。或疑参、满中。或泥于气质素实。或为有痰勿服补剂
或间有用者又加发散败毒等药。致使听补不偿听损。多致有误。殊不究疮疡之作。缘阴阳已亏。脓血既泻。元气已惫。斯时也。不行温补。将何以恃。书云。才得肿痛。参之脉症。见有虚弱。便与滋补。气血无亏。
可保终吉。此古今不易之确论也。
Tags:《虚实》 《补泻》 《肠鸣》 《呕吐》 《精神》 《脏腑》 《口苦》 《咽干》 《神昏》 《自汗》 《寒热》 《壮热》 《目昏》 《头痛》 《鼻塞》 《浮肿》 《气虚》 《寒热往来》 《邪气》 《邪气盛则实》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托里消毒散》 《血虚》 《八珍汤》 《君子汤》 《脾气》 《四君子汤》 《恶寒》 《憎寒》 《补汤》 《胃气》 《六君子汤》 《盗汗》 《五脏》 《五味》 《补中益气汤》 《喘促》 《咳嗽》 《肺虚》 《胃虚》 《理中汤》 《泄泻》 《虚寒》 《附子理中汤》 《肾虚》 《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 《阴火》 《八味丸》 《虚火》 《补剂》 《疮疡》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总论部] 经络大略 下一篇[卷一\总论部] 内消内托法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