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证治准绳-第16页-[卷之二\杂症门上] 颤振_中药方集
 
女科证治准绳 - 第16页
[卷之二\杂症门上] 颤振
】 【繁体
黄帝曰∶人之颤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气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坠,筋脉懈坠则行阴,用力不复,故为颤,因其所在,补分肉间。《医学纲目》云∶颤振与螈相类,螈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颤振则但颤动而不伸屈也。胃虚有痰,用参、术以补气,茯苓、半夏以行痰;如实热积滞,用张子和三法

〔薛〕
颤振者,掉眩也。《易》曰∶鼓万物者莫疾乎风。鼓之为言动也。大抵掉眩,乃风木之摇运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法∶若肝木实热,用泻青丸。(幼科肝。)肝木虚热,用六味丸。(杂病虚劳。)肺金克肝木,用泻白散。(杂病发热。)肝木虚弱,用逍遥散(调经。)加参、术、钓藤钩。脾血虚弱,用六君子汤(杂病虚劳。)加芎、归、钓藤钩。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难病伤劳倦。)加钓藤钩。若产后颤振,乃气血亏损,虚火益盛而生风也,切不可以风为论,必当大补,斯无误矣。一妇人性善怒,发热,经水非过期则不及,肢体倦怠,饮食少思而颤振,余谓脾气不足,肝经血少而火盛也。午前以调中益气汤加茯苓、贝母,送六味丸,午后以逍遥散送六味丸,两月余而愈。一妇人身颤振,口妄言,诸药不效。余以为郁怒所致,询其故,盖为素嫌其夫而含怒久矣,投以小柴胡汤(伤寒少阳。)稍可,又用加味归脾汤(归牌汤加柴胡、山栀。)而愈。

交加散
治螈或颤振,或产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当归荆芥穗(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少许,煎至七分,灌下咽即有生理。

增损柴胡汤
治产后或经适断,致手足牵搐,切牙昏冒异证。
柴胡(八钱)黄(炒,五钱)黄芩(炒)石膏(各四钱)半夏(三钱)知母甘草(炙,各二钱)上为粗末,每服半两,姜五片,枣四枚,水煎温服

本事青盐丸
治肝肾虚损,腰膝无力,颤振曳。
香末(三两)菟丝子(四两)干山药(二两,末)青盐(一两,研)上先将菟丝子洗净,无灰酒浸晒七日,冬天近火煨,炙干,另为细末和匀,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或盐汤下。常服壮筋力,进饮食。一妇人素患足曳,服此药,履地如故。

本事星附散
中风能言而手足曳,脉虚浮而数。
天南星(制同半夏)半夏(薄切片,姜汁浸透)黑附子(炮)白附子(炮)川乌头(炮)白僵蚕(炒)没药人参白茯苓(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酒水各一盏,同煎至八分,去滓热进三二服,汗出即瘥。
在桐庐有患此证,用前药三服,得汗,手足即能举动。

三因独活散
治气虚感风,或惊恐相乘,肝胆受邪,使上气不守正位,致头招摇,手足颤掉,渐成目昏
独活地骨皮细辛芎菊花(甘味者)防风(去叉)甘草(炙,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煎取清汁六分,入竹沥少许,再煎一二沸,食后温服,日二服。

世传茯苓丸
治手臂抽牵,或战掉不能举物,服此药立愈。又治脾气虚弱,痰邪相搏,停伏中脘,以致臂内筋脉挛急而痛。
茯苓半夏(姜制,各二两)枳壳(麸炒,半两)风化朴硝(一两)上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汤下。
Tags:《胃气》 《分肉》 《胃虚》 《实热》 《积滞》 《三法》 《青丸》 《虚热》 《杂病》 《虚劳》 《泻白散》 《发热》 《逍遥散》 《血虚》 《君子汤》 《胃气虚》 《补中益气汤》 《劳倦》 《虚火》 《善怒》 《经水》 《脾气》 《柴胡汤》 《少阳》 《归脾汤》 《等分》 《增损柴胡汤》 《温服》 《肾虚》 《腰膝无力》 《无灰酒》 《盐汤》 《中风》 《三因》 《独活散》 《上气》 《足颤》 《目昏》 《茯苓丸》 《脾气虚》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杂症门上] 惊悸 下一篇[卷之二\杂症门上] 螈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