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撮要-第页-[卷上] 带下_中药方集
 
女科撮要
[卷上] 带下
】 【繁体
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致,脾胃亏损,阳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凡此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症之药。若属肝则青,小柴胡加山栀;或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属心则赤,小柴胡加黄连、山栀、当归;属肺则白,补中益气加山栀;属脾则黄,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归脾汤;属肾则黑,六味地黄丸;若气血俱虚,八珍汤;阳气下陷,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气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肾气丸

治验
一妇人年逾六十,内热口干,劳则头晕,吐痰带下,或用化痰行气,前症益甚,饮食愈少,肢体或麻,恪服祛风化痰,肢体常麻,手足或冷或热,日渐消瘦。余曰∶症属脾气虚弱而不能生肺,祛风之剂,复损诸经也,当滋化源。遂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二十余剂,脾气渐复,饮食渐加,诸症顿愈。
一孀妇腹胀胁痛,内热晡热,月经不调,肢体酸麻,不时吐痰,或用清气化痰,喉间不利,带下青黄,腹胁膨胀;用行气之剂,胸膈不利,肢体时麻,此郁怒伤损肝脾,前药益甚也。
朝用归脾汤以解脾郁生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以生肝血肝火,兼服百余剂,而诸症愈。
一妇人疟久,兼之带下,发后口干倦甚。余用七味白术散加麦门、五味,作大剂,煎与恣饮,再发稍可,乃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十余剂而愈。凡截疟,余常以参、术各一两,生姜四两,煨熟煎服即止,或以大剂补中益气加煨姜,其功尤捷。
一妇人头晕唾痰,胸满气喘,得食稍缓,苦于白带,二十余年矣,诸药不应。余曰∶此气虚而痰饮也,饮愈而带始愈,遂用六味地黄丸,不月而验。
一妇人耳鸣胸痞,内热口干,咳中若有一核,吞吐不利,月经不调,兼之带下,余以为肝脾郁结,用归脾汤加半夏、山栀、升麻、柴胡,间以四七汤下白丸子而愈。
一妇人吞酸胸满,食少便泄,月经不调,服法制气化痰丸,两膝渐肿,寒热往来,带下黄白,面黄体倦。余以为脾胃虚湿热下注,用补中益气,倍用参、术加茯苓、半夏、炮姜而愈。若因怒,发热少食,或两腿赤肿,或指缝常湿,用六君加柴胡、升麻及补中益气。
一妇人带下,四肢无力,劳则倦怠。余曰∶四肢者土也,此属脾胃虚弱,湿痰下注。遂以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药,治之而愈。
一妇人年逾六十,带下黄白,因怒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服消导利气之药,反痰喘胸满,大便下血。余曰∶此脾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也。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四剂,诸症顿愈,又用八珍加柴胡、炒栀而安。
Tags:《六淫》 《七情》 《房劳》 《燥剂》 《下陷》 《湿痰》 《归脾汤》 《六味地黄丸》 《八珍汤》 《补中益气汤》 《气虚》 《痰饮》 《肾气丸》 《头晕》 《带下》 《化痰》 《行气》 《消瘦》 《脾气》 《胁痛》 《月经》 《清气》 《逍遥散》 《肝血》 《肝火》 《七味白术散》 《五味》 《气喘》 《白带》 《耳鸣》 《白丸》 《吞酸》 《寒热》 《胃虚》 《湿热下注》 《发热》 《大便下血》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上] 血分水分 下一篇[卷上] 经闭不行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