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第27页-[卷三] 盘肠气痛_中药方集

TOP

 
保婴撮要 - 第27页
[卷三] 盘肠气痛
】 【繁体
小儿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皆由肝经风邪所搏也。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
干啼者,风燥其液,故无泪也。额上有汗者,风木助心火也。口闭足冷者,脾气不营也。下利青粪者,肝木乘脾也,皆由产下澡洗受风冷所致,当服钩藤膏之类。若乳母及儿受寒邪者,用沉香汤之类。若儿额间有汗,口闭脚冷,乃虚寒也,用当归散沉香降气汤之类。若面赤唇焦小便不通,小腹胀痛者,乃小肠热也,用人参汤送下三黄丸。若痛不止,煎葱汤淋揉其腹,就以热葱熨脐腹间,良久尿出痛止;或以乳香、没药、木香各少许,水煎灌匙许。
若因乳母饮食停滞者,用保和丸;怀抱气郁者,加味归脾汤;怒动肝火者,加味逍遥散;子母俱服之,并佳。
治验一小儿曲腰啼叫,右腮青黑,此脐腹内痛,因脾土虚寒,肝木乘之也。用六君子加木香、钩藤钩即愈。
一小儿因乳母大怒,亦患前症,面赤而啼,小便不利,用加味逍遥散加木通、车前子,母子服之并愈。
一小儿啼叫面赤,手足不冷,用钩藤饮随愈。后因其母饮酒浓味,仍作啼,手足发热,又用前药加生地黄而愈;后又面青,手足冷,啼叫吐泻,其粪腥秽,用助胃膏一服而安。
一小儿患前症,曲腰而啼,额间出汗,足冷唇青粪青,先用钩藤膏治愈。后复患,仍用钩藤膏而痛减半,又煎葱汤熨洗其腹,腹痛遂安。
一小儿唇青足冷,啼声不绝,用助胃膏一服稍安。又食生冷之物,前症仍作,更泄泻不止,先用六君子加木香、干姜一剂,乃去木香、干姜又二剂,其泻顿止,又用四君子少加升麻四剂,饮食加进。
一小儿十四岁,腹痛吐泻,手足常冷,肌体瘦弱。余谓∶所禀命门火虚也。用六君子汤八味丸渐愈。毕姻后,因房劳勤读,感冒发汗,继以饮食劳倦,朝凉暮热,饮食不思,用六君子、十全大补二汤寻愈。后不慎饮食起居,午前脐下热起,则遍身如炙;午后自足寒至腰如冰,热时脉洪大,按之如无,两尺微甚,寒时则六脉微细如绝,汤粥稍离火,食之即腹中觉冷,此亦禀命门火衰之症也,用补中益气汤、八味丸,各百余服渐愈。后大吐血,别误服犀角地黄丸一剂,病益甚,饮食顿减,面色白手足厥冷,或时发热,寒时脉微细而短者,阳气虚微也。热时脉洪大而虚者,阴火虚旺也,余用十全大补及八珍汤、六君子之类,但能扶持而血不止,复因劳役吐血甚多,脉洪大鼓指,按之如无,而两寸脉短,此阳气大虚也。
用人参一两、附子一钱,佐以补中益气汤数剂,诸症渐退。乃减附子五分,又各数剂,脉症悉退。乃每服人参五钱、炮姜五分,月余始愈。

当归散
脏寒腹痛面青手冷,夜啼不乳
当归白芍药人参甘草(炙,二分)桔梗橘皮(去白。各一钱)上为末,水煎半盏,时时少与服。

沉香降气汤
治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不食。
香附子(二两半)沉香砂仁(各一钱)甘草(七钱半)上为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平旦空心服。
愚按∶前方若乳母中气郁滞,不能升降,患此症致儿作痛者,亦用之。

三黄丸
(方见疝气)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

钩藤膏
(三方见内钓
助胃膏
(方见热吐)
魏香散

六君子汤
(二方见内钓)
四神丸
(方见脱肛
八味丸

地黄丸
(并见肾脏)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Tags:《风燥》 《脾气》 《沉香汤》 《虚寒》 《当归散》 《沉香降气汤》 《唇焦》 《小便不通》 《小肠》 《人参汤》 《三黄丸》 《保和丸》 《气郁》 《归脾汤》 《肝火》 《逍遥散》 《小便不利》 《发热》 《泄泻》 《命门》 《君子汤》 《八味丸》 《房劳》 《劳倦》 《微甚》 《补中益气汤》 《吐血》 《面色白》 《手足厥冷》 《气虚》 《阴火》 《八珍汤》 《脏寒》 《夜啼》 《不乳》 《喘促》 《短气》 《咳嗽》 《中气》 《内钓》 《魏香散》 《六君子汤》 《四神丸》 《脱肛》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 胎惊 下一篇[卷三] 天钓内钓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