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第203页-[卷十九] 烂_中药方集

TOP

 
保婴撮要 - 第203页
[卷十九] 烂
】 【繁体
闻人氏云∶痘烂之症,因当发散而不发散,则毒瓦斯闭塞,以致喘促闷乱。不当发散而误发散,则毒随阳气暴出于外,遍身皮肤溃烂。治宜调脾胃进饮食,大便调和,荣卫健旺,毒瓦斯自解,而无目赤咽痛,口疮吐衄等症。窃谓前症若发表过甚,大便自利,急用理中丸豆蔻丸,以救其里。亦有痘疹,如蚊所啮而色黑,乃危症也。若大小便秘结烦躁,用山栀子汤,猪尾血调脑子治之,自利不食者不可用。盖毒发于表而妄汗之,则腠理开泄,荣卫益虚,转增疮烂,由是风邪乘虚变症者有之。若毒根于里而妄下之,则内气愈虚,毒不能出,而反入焉。由是土不胜水,变黑归肾,身体振寒,两耳尻冷,眼合肚胀,其疮黑陷,十无一生,治者审之。
一小儿患此,发热作渴,手足并冷,此脾经热毒,先用泻黄散五分,又用七味白术散而愈。
一小儿患此,但恶寒发热、体倦头痛人迎脉大于寸口二三倍,此风邪外伤,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蔓荆子,愈而自靥。
一小儿患此,口舌生疮,手足并冷,余谓此中气虚而内热耳,用五味异功散,议论不一,犹豫未服。翌日,腹痛口噤,余用前药,更加干姜,一剂诸症稍缓,再剂而愈。
一小儿患此,或痒或痛,发热口渴,先用白术散,次用补中汤而愈。后因作课劳心,发热头痛,痘痕赤。用补中汤加蔓荆子,及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患此作痛,喜饮热汤,发热恶寒,手足并冷,余谓此中气虚而外假热也,用补中汤加参、,各三剂四剂而愈。
一小儿患之,多在两胁,时发寒热,此肝经之症,用加味逍遥散而寒热退,又二剂而胁痛止,及立效散而痊。
一小儿患之,作渴发热,额间为甚。此心经有热,先用导赤散,母服渐愈;又用柴胡栀子散,敷三黄散而痊。
一小儿患之,发热作渴,面目多白,尺脉数而无力,此禀足三阴虚也,用地黄丸、补中汤寻愈。毕姻后,患瘵症,服黄柏、知母等药几危,余仍用前药而痊。
一小儿患此,体倦恶寒,此脾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数剂而愈。后因饮食停滞,发热而痘痕复赤,先用陈皮、参、术、神曲、山楂消食,仍用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而愈。若误用败毒之剂,决不起矣。
一小儿痘愈后因劳,痘痕作痒,搔破脓水淋漓,面色皎白,脉浮大按之如无,余用补中益气汤渐愈。或云∶先攻其邪,而后补之。乃用消风散,变,汗退场门噤而死。惜哉!
山栀子汤
治痘疹及毒状如蚊蚤啮毒盛黑色者。
栀子仁(一两)白藓皮赤芍药升麻(各一两)寒水石甘草(炙。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柴草。

三黄散
治疳热生疮,脓水浸淫,脓流处便湿烂。
松香五倍子黄连黄丹海螵蛸(各一钱)轻粉雄黄上为末,用莹肌散煎洗,渗之干者,香油敷。

豆蔻丸
(方见泄泻切牙)
柴胡栀子散
(即柴胡清肝散
五味异功散

补中益气汤
(二方见寒战切牙)
加味逍遥散
(方见欲靥不靥)
地黄丸
(即六味地黄丸
七味白术散
(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泻黄散
(方见靥后发咽痛)
导赤散

立效散
(二方见风邪搏于肌肤)
Tags:《喘促》 《口疮》 《理中丸》 《豆蔻丸》 《烦躁》 《腠理》 《振寒》 《发热》 《泻黄散》 《七味白术散》 《恶寒》 《头痛》 《人迎》 《寸口》 《外伤》 《补中益气汤》 《气虚》 《五味》 《异功散》 《口噤》 《补中汤》 《八珍汤》 《中气》 《假热》 《寒热》 《逍遥散》 《胁痛》 《赤散》 《柴胡栀子散》 《阴虚》 《胃气》 《消风散》 《泄泻》 《柴胡清肝散》 《寒战》 《六味地黄丸》 《导赤散》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十九] 痘痫搐 下一篇[卷十九] 倒靥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