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第64页-[卷之二\血崩门] 治崩漏气陷_中药方集

TOP

 
济阴纲目 - 第64页
[卷之二\血崩门] 治崩漏气陷
】 【繁体

益胃升阳汤
血脱益气,古人之法也。先补胃气,以助生长,故曰阳生阴长,诸甘药为之先务,举世皆以为补气,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阳生阴长之理也,故先理胃气,人之一身,内谷为宝。
黄(二钱)人参(有嗽去之)神曲(炒,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当归身(酒浸)陈皮甘草(炙,各一钱)升麻柴胡(各五分)生黄芩(二钱,泻盛暑之伏热刑金肺逆,秋凉不用)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或五钱,如食添,再加之,如食减,已定三钱内更减之,不可多服,每服二钱,水煎,去滓热服。如腹痛,每服加白芍药二分、中桂少许;如渴口干,加干葛二分;如嗽,去人参。如服此不止,却服后方柴胡调经汤,大举大升之也。

柴胡调经汤
经水不止,鲜血,项筋急,脑痛,脊骨强痛,不思饮食。(要知鲜血不用清凉,而用升举,当在不思饮食上揣摩)羌活独活本升麻(各五分)苍术(一钱)柴胡(七分)葛根当归身甘草(炙,各三分)红花(少许)上咀。作一服,水煎去渣,稍热空心服,微汗立止。(外症属太阳者多半,而方药又兼少阳阳明太阴厥阴,且君以苍术,少加当归、红花,引入血分,以升阳气,乃为之大举大升,此从阴用阳之义也)
调经升阳除湿汤
治女子漏下恶血(前曰鲜,此曰恶,二字有别,当细思之),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或素有心气不足,因饮酒劳倦,致令心火乘脾,其人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困倦乏力,无气以动,气短上气,逆急上冲,其脉缓而弦急,按之洪大,皆中之下得之,脾土受邪也。脾主滋荣周身者也,心主血,血主脉,二者受邪,病皆在脉。脉者血之府也,脉者人之神也,心不主令,胞络代之,故曰心之脉,主属心系。心系者,胞络命门之脉也,主月事。皆由脾胃虚,而心胞乘之,故漏下血水不调也。况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当除湿去热,益风气上升以胜其湿。又云∶火郁则发之。
黄苍术羌活(各一钱半)防风本升麻柴胡甘草(炙,各一钱)当归(酒浸)独活(各五分)蔓荆子(七分)上咀。水五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稍热服。空心服药毕,待少时,以早膳压之,可一服而已(土陷则湿,故怠惰嗜卧,木郁则热,故气逆上冲,缓为湿之征,弦为木之象,郁而不伸则热,此心火乘脾之意也,其脉按之洪大者,火在下也,见中之下者,土之位也,胞络为相火,寄于命门,为多血之经,病从火治。心火以藏德为神,相火听命于心,三焦主气,胞络主血,故血分之火。专主胞络,气分之火,专主三焦,郁则火不得遂,炎上之性,迫于血分,故阴络伤也。此方以苍术、升麻发太阴、阳明之湿;柴胡、防风达厥阴、少阳之本,羌活、本以升举少阴、太阳下部之郁,所谓下者举之也。是皆升散之物,过则气耗而伤金,故又以黄以保肺,当归引血,使各有所归;甘草和气。蔓荆凉血,此四种者,又制亢害之法也。其曰可一服已,何其神哉!读者当得此意)。如灸足太阴脾经血海穴二七壮,或三七壮,立已。
此药乃从权衡之法,用风胜湿,为胃气下陷,而气迫于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若病愈,经血恶物已尽,主病虽除,后必须以黄、甘草、人参、当归之类,数服以补之,于补气升阳汤中,加和血药是也。若经血恶物下之不绝,尤宜救其根源,治其本经。只益脾胃,退心火之亢,乃治其根蒂也。若遇夏月白带下脱,漏不止,宜用此汤,一服立止。(以升举主治者,以标为本也,以退心火为治者,以本为主也,以益脾胃为法者,标本不舍也。东垣专主脾胃之意,盖如此。白带主湿,故一服立止,夏月二字,亦宜死)
Tags:《益胃升阳汤》 《血脱》 《胃气》 《热服》 《柴胡调经汤》 《经水》 《太阳》 《方药》 《少阳》 《阳明》 《太阴》 《厥阴》 《除湿汤》 《漏下》 《恶血》 《形体》 《心气》 《劳倦》 《上气》 《血之府》 《心系》 《命门》 《胃虚》 《气逆》 《相火》 《三焦》 《阴络》 《少阴》 《下者举之》 《足太阴脾经》 《血海》 《下陷》 《白带》 《标本》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血崩门] 治崩漏血瘀昏晕.. 下一篇[卷之二\血崩门] 治劳伤崩漏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