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第页-[卷三] 咳嗽证治_中药方集

TOP

 
幼幼集成
[卷三] 咳嗽证治
】 【繁体
帝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夫肺为华盖,口鼻相通,息之出入,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专主气。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由儿衣太薄,及冷冻饮料之类,伤于寒也。经曰∶热伤肺。由儿衣太浓,爱养过温,伤于热也。又曰∶皮毛者,肺之合。皮毛先受邪气,邪气得从其合,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充塞咽嗌,故令咳嗽也。
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
在小儿由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者,尤多矣。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然必脏腑各受其邪而与之,要终不离乎肺也。但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以时而言之,清晨咳者,属痰火;午前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黄昏嗽者,火浮于肺;五更嗽者,食积滞三焦肺实者,顿嗽抱首,面赤反食;肺虚者,气逆虚鸣,面白飧泄肺热者,痰腥而稠,身热喘满,鼻干面红,手捏眉目;肺寒者,嗽多痰清,面白而喘,恶风多涕。故治者各因其虚实寒热而调之,斯无误矣。
因于寒者则气壅喘促,声浊而无汗鼻塞声重,宜参苏饮微汗之。
咳而气逆,喘嗽,面白有痰。此肺本经病,宜清肺饮。咳甚,葶苈丸微利之。
咳而喉仲介介有声,面赤发热心烦,或咽喉痛声哑者,此肺病兼见心证,宜清宁散。咽喉痛,沆瀣丹。
咳而面黄体倦,痰涎壅盛,或吐痰,或吐乳食。此肺病兼见脾证。大抵咳嗽属脾肺者居多,以肺主气,脾主痰故也,宜橘皮汤。
咳而面青多怒,痰涎壅盛而发搐者,盖因咳嗽声不能转,所以瞪目直视。此肺病兼见肝证,宜集成金粟丹
咳而面色暗黑,久咳而吐痰水。此肺病而兼见肾证,宜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
咳而声不出,口鼻出血者,此气逆血亦逆也。须顺气宁嗽为主,宜人参冬花膏
咳而久不止,并无他证,乃肺虚也。只宜补脾为主,人参五味子汤
咳而胸高骨起,其状如龟者,谓之龟胸。此肺热之极,阳火熏蒸而致也,清燥救肺汤
咳而日久,胸前疼痛,口吐脓血腥臭者,此肺火壅盛,已成痈也,桔梗汤。治不如法,其证多死。
凡咳嗽痰涎壅塞,逆气冲并而作搐者,多难治。故头摇目上视,及闭目呻吟,手足摆舞,肩息胸突,喉中痰鸣口噤不乳,喘而手足冷,皆死证也。
Tags:《五脏》 《六腑》 《寒热》 《气喘》 《肺为华盖》 《皮毛》 《邪气》 《咳嗽》 《肺气》 《风寒》 《脏腑》 《痰火》 《阴虚》 《积滞》 《三焦》 《肺实》 《肺虚》 《气逆》 《飧泄》 《肺热》 《鼻干》 《恶风》 《虚实》 《喘促》 《无汗》 《鼻塞》 《参苏饮》 《发热》 《心烦》 《咽喉》 《肺病》 《清宁散》 《肺主气》 《直视》 《集成金粟丹》 《六味地黄丸》 《五味》 《人参冬花膏》 《人参五味子汤》 《高骨》 《熏蒸》 《清燥救肺汤》 《肺火》 《桔梗汤》 《头摇》 《肩息》 《喉中痰鸣》 《口噤》 《不乳》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咳嗽证治] 入方 下一篇[卷二\霍乱证治] 霍乱简便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