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辑要-第3页-凡例_中药方集
 
痧疹辑要 - 第3页
凡例
】 【繁体
一、是书之辑,专论痧疹,其痘、斑、麻、隐等证,未便涉及。惟烂喉丹痧,稍有发明,然亦略而不详。欲求全义,自有陈耕道《疫痧草》在,故不赘述。
二、治病须明经络。若经络不明,如瞽者夜行。而三焦一经,尤为痧疹伏气第一关键。越人以降,或有形,或无形,纷纷聚讼。余不惮琐亵,以泰西解体诸书,缕晰辨明,使数千年幽晦复明,庶几长夜一灯,不致暗中摸索。
三、经络虽明,俞穴难考。汉唐以后,针灸失传,总缘不辨同身取寸之义,致议论分歧,语多隔膜。余折衷诸家,畅明经旨,泄千余年失传之秘,固豆疹之津梁,实针灸之宝筏。
四、清冷渊、消泺二穴,为三焦经脉。泰西引种之说,引其命门伏毒,由经络外达。此法与牛豆同,倘能推广行之,亦保婴之一助也。
五、选录诸家精论,当以许橡村首屈一指。其余各有奥义,读者须细心领会,勿轻看过。
六、论治虽无剩义,惟疑似同异之间,病情百变,临证之士惝恍无所适从,故选案数十条,各法略备。其间具治病原委,览者心目豁然。遇证之偶相类者,用之无疑,效可立俟,庶免望洋之叹。
七、书分四卷。卷分八篇,曰述原,曰引种,曰预防,曰禁忌,曰辨证,曰论治,曰运气,曰选案。每有一得之愚,附之篇末。高明之士,起而正之,匡其不逮,固鄙人之幸,亦是书之幸也。
八、古人文本,未便割裂。前后之间,难免拉杂。书虽八篇,气则一贯,读者参观互证可也。
九、是书首重畅明医理,未敢以文害义,其重复芜杂之诮,知所不免,阅者谅之。
Tags:《经络》 《三焦》 《伏气》 《俞穴》 《针灸》 《经脉》 《命门》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 述原 下一篇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