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指南-第7页-呕吐门_中药方集

TOP

 
幼科指南 - 第7页
呕吐门
】 【繁体

总括
盖诸逆上冲,皆成呕吐。夫诸逆之因,或以乳食过多,停滞中脘,胃气不能健运而上逆也。或于食时触惊,停积不化而上逆也。或因痰饮壅盛,阻隔气道,或蛔虫扰乱,懊不安而上逆也。总之,上逆之因,虽不同,而皆能成呕吐也。
但病有虚有实,有寒有热,治者要分明也。

辨呕吐哕证
吐证有三。古人谓有物有声谓之呕,属阳明,气血俱病也;有物无声,吐证之名,属太阳,血病也;无物有声,为哕证,属少阳,气病也。独李杲谓呕吐哕俱属脾胃虚弱,洁古老人又从三焦以分气积寒之三因,然皆不外诸逆上冲也。
治者能分虚实,别寒热,医治之,自无不曲中病情矣。

伤乳吐
小儿乳食过饱,停蓄胃中,以致运化不极,吐多片乳,犹如物盛满而上溢也。其证身热面黄,肚腹膨胀,治宜消乳丸保和丸,化其宿食,安胃和中,兼节其乳食,自然吐止也。

伤食
小儿饮食无节,过食油腻面食等物,以致壅塞中脘,损伤胃气,而成其证。肚腹胀热,恶食口臭,频吐酸粘,眼胞虚浮,身体潮热,治宜清胃和中为主。须先服三棱丸止其吐,再用和胃汤煎服化其滞,而病愈矣。

夹惊吐
小儿多因饮食之时,忽被惊邪所触而成吐。其证频吐清涎,身体发热,心神烦躁,睡卧不安。宜先截其风,用全蝎观音散极妙;次止其吐,用定吐丸而病可痊矣。

痰饮吐
小儿饮水过多,以致痰饮壅盛,留在胸中,变而为痰。痰因气逆,呕吐成矣。其候头目眩晕,面青,呕吐涎水痰沫。
宜用香砂二陈汤,虚者用香砂六君子汤治之,可安宁矣。

虫吐
虫吐之证有二,有以胃经热蒸而成,有以胃经寒迫者,皆能令虫不安,扰乱胃中而作吐也。其证唇色必变青色,或红或白,胃口时疼时止,频呕青涎。属寒属热,当以阴阳之证辨之。热者化虫丸主之,寒者加减理中汤主之,定可痊也。

虚吐
虚吐之证,多因气虚弱,不能消纳乳食,致成此证也。其精神倦怠,囟门煽动,睡卧露睛,自利不渴,频频呕吐。
以丁香沉香加四君子汤治之,最灵也。

实吐
小儿平素壮实,偶而停滞,胸腹胀满,二便秘涩不利,痞硬疼痛,口中发渴,思饮寒凉吐多酸臭。宜用三一承气汤下之,二便利而吐止,可收功矣。

寒吐
此因小儿过食生冷,或乳母当风取凉,使寒气入乳,小儿饮之,则成冷吐。其候朝食而暮吐,乳食不化,吐出之物,不臭不酸,四肢厥冷,面唇色白。治当温中定吐,胃微寒者,姜橘散主之,寒甚者,丁萸理中汤煎服。

热吐
小儿过食煎爆之物,或乳母过浓味,以致热积胃中,遂成热吐。其候食入而即吐,口渴饮冷,呕吐酸涎,身热唇红,小便赤色。治宜清热为主,用加味温胆汤可痊也。
Tags:《呕吐》 《胃气》 《痰饮》 《阳明》 《太阳》 《少阳》 《胃虚》 《三焦》 《三因》 《虚实》 《寒热》 《消乳丸》 《保和丸》 《宿食》 《伤食》 《口臭》 《潮热》 《发热》 《烦躁》 《全蝎观音散》 《定吐丸》 《气逆》 《眩晕》 《二陈汤》 《君子汤》 《理中汤》 《胃气虚》 《精神》 《囟门》 《四君子汤》 《承气汤》 《姜橘散》 《温胆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泻证门 下一篇疳证门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