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麻痧初编-第页-[卷五\顾氏《丹痧经验阐解》] 经验方_中药方集
 
专治麻痧初编
[卷五\顾氏《丹痧经验阐解》] 经验方
】 【繁体

荆防葛根汤
煨葛根(一钱半或一钱)牛蒡子(炒研,三钱)炒荆芥(一钱半)炒防风(一钱半)桔梗(一钱)枳壳(一钱,面炒)甘草(四分)光杏仁(三钱,便溏者勿研)象贝母(去心研,三钱)加浮萍(三钱)荆芥防风不炒亦可。

升麻葛根汤
(痧点隐隐不透者用之)升麻(五分)葛根(钱半)赤芍(钱半)生甘草(四分)荆芥(钱半)牛蒡子(三钱)蝉衣(一钱)桔梗(一钱)加樱桃核(三钱)浮萍草(二钱)
藿香正气
藿香紫苏制茅术制川朴茯苓陈皮甘草桔梗半夏曲加葛根牛蒡子蝉衣焦神曲茅术川朴舌胎白腻湿重者可用。
原方有大腹皮白芷当酌用之。

透邪
归身赤芍荆芥防风升麻干葛根炙甘草加牛蒡子蝉衣
柴归饮
(即前方内)加柴胡
托里举斑汤
归身(五分,泻者勿用)赤芍(一钱,酒炒)升麻(五分,见点后勿用)柴胡(五分)加浮萍草(三钱)原方有炙甲片(一钱)白芷(七分)当酌用之。
干葛牛蒡子蝉衣荆芥象贝母随证可加。
德按∶惟冬令平寒必须麻黄,轻者三分,重则六七分,(炙焦润之)若竹叶石膏桑叶杏仁西河柳枇杷叶芦根白茅根随时加用可也。

上编曰征今
(下)征今编书后《内经》言∶火郁发之。王安道先生解曰∶发者汗之也,升举之也。升举发汗即发散之义也。仲圣太阳篇曰∶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脉浮而数者,可发汗。阳明篇曰∶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又曰∶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咽中闭塞,不可发汗。然在近时烂喉痧证竟有以发汗而生,以不发汗而死者。如光绪丁丑三年吴下邗上大疫时行,患喉痧者,老幼传染。医用寒凉死亡相继,曾服麻杏荆防发汗宣透者转危为安。若投黑膏犀角地黄顷刻告毙。可见天行疫疠当推岁气论治,未可拘一定成法。薛一瓢先生曰∶凡大疫之年,多有难识之证。医者绝无把握,方药杂投,夭枉不少。要得其总诀,当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气候之相乖者在何处,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以此用药,虽不中不远矣。《内经》云∶必先岁气,母伐天和。此之谓欤。余辑是编不无挂一漏万,明哲高贤匡予未逮,惠我名言,自当续付枣梨,同垂不朽,后学凌德拜识。
日本多纪栎窗先生着有《麻疹心得》《麻疹辑要方》《麻疹纂类》各一卷,求之多年未得一见,深以为憾,兹特附载卷端,以俟他日访录续编。辛卯夏日蛰庵谨又识。
Tags:《升麻葛根汤》 《半夏曲》 《透邪》 《柴归饮》 《举斑汤》 《火郁发之》 《太阳》 《阳明》 《无汗》 《咽喉》 《喉痧》 《时行》 《方药》 《麻疹》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六] 谢氏《蕙庭良方集腋合璧》 下一篇[卷五\顾氏《丹痧经验阐解》] 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