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经大成-第64页-[卷之二\十二因] 因厥郁五_中药方集

TOP

 
目经大成 - 第64页
[卷之二\十二因] 因厥郁五
】 【繁体
寒热薄煎食气血,尸痰蛔统名十厥,大知是症致命多,神珠卒尔病稀得,资身木火土金水,流行对待生无已,太过不及郁深沉,达发夺泄折能起。
此章言因郁而致目病,病而复厥。症,治郁有五,《经》曰∶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土郁则夺之,金郁则泄之,水郁则折之。达者,畅茂条达之意。肝性急,怒气逆胁,腋或痛,火时上炎。治以辛散,不愈则用逍遥散,或升散之品加厥阴报使而从治之。久风入中为飧泄,则以清扬之剂四君子加桂枝、芍药举而散之。凡此类皆达之之法。注《内经》者曰∶达之,吐之也,吐中虽有发散之义,只保得无害,便可以吐字该达字耶?发之,注曰汗之也,东垣升阳散火汤,使穷其势则已。其实发与达不相远,盖火在木中,木郁则火郁,即以达之之药发之,无有不应。夺之,注曰下之也,如中满腹胀困甚,非咸寒峻下以劫夺其势,决不能平。然食塞胃中,厥逆不省,不吐则死,当以吐为上夺,而衰其胃土之郁。《经》曰高者因而越之,非夺而何。至曰泄之,渗泄、解表、利小便也,夫肺主皮毛,纵诸气郁,解表则金气已达,再加渗利,不惟便涉水郁,端恐虚其虚而郁愈郁耳。折之,谓制其冲逆,固是妙解,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又当体认,凡水道皆气化,气止则化绝,非过而折,郁将转变为厥矣。由此言之,折之须当有术。或左右合归,暖其肾气,气运则郁泄。或补中益气,升提肺气,使上窍开而下窍自通,或建中助其脾土,制以所畏,不利之利,即所谓泻之也。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肇基于此。乃制六郁论,曰气,曰湿,曰热,曰痰,曰血,曰食。且谓六郁以气为先,气郁而成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而血不行,血不行而食不消,此六者相因为病者也,故立越鞠丸以治郁,薛氏因越鞠变逍遥,加减出入,尤为平允。厥有十∶阳气衰乏者阴必凑之,令人五指至膝上皆寒,曰寒厥,是寒逆于下也,宜六物附子汤、八物回阳饮主之;阴退则阳进,阴气衰于下,则阳往凑之,令人足下热,热甚则循三阴而上,曰热厥,且六味地黄汤主之;暴怒则火起,激血上行,令血菀于上,气乱于中,血气相搏而厥,曰搏厥,蒲黄汤主之;诸动属阳,烦则阳气张大,劳火亢矣,火炎则水干,故令精绝,是以迁延辟积至于夏月,内外皆热,孤阳飞越,如煎如煞,曰煎厥,宜人参固本丸主之;五尸之气暴淫于人,乱人阴阳,形气相离,不相顺接,令人暴厥如死,曰尸厥二十四味流气饮或苏合香丸主之;寒痰迷闷,四肢逆冷,曰痰厥,或吐蛔,曰蛔厥,并宜姜附汤,不则乌梅丸理中汤主之,气为人身之阳,一有拂郁,阳气不能四达,故令手足厥冷,曰气厥,与中风绝似,但中风身温,此身冷耳,宜八物顺气散主之;饮食自倍,适有感冒,胃气不行,阳并于上,须臾昏迷,身半以上闷而热,或心烦头痛,身半以下冷于冰铁,拥炉不热,曰食厥,医以为阴寒,中风而温补之,立毙,须阴阳淡盐汤探吐,食出即愈,或平胃加减,保和丸主之;汗出过多,血少气并,血上不下,气亦拥塞,倏尔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移时方寤,曰血厥,妇人多有患者,宜白薇汤、仓公散主之。总之,十厥五郁,证则尔尔,而治常不等。得意忘言,毋徒从事成法。
Tags:《寒热》 《对待》 《气逆》 《逍遥散》 《厥阴》 《飧泄》 《散火汤》 《中满》 《峻下》 《解表》 《皮毛》 《气郁》 《气化》 《肺气》 《上窍》 《下窍》 《六郁》 《热郁》 《越鞠丸》 《寒厥》 《附子汤》 《三阴》 《热厥》 《地黄汤》 《蒲黄汤》 《煎厥》 《人参固本丸》 《暴厥》 《尸厥》 《二十四味流气饮》 《合香丸》 《寒痰》 《蛔厥》 《乌梅丸》 《理中汤》 《手足厥冷》 《气厥》 《中风》 《胃气》 《心烦》 《头痛》 《食厥》 《盐汤》 《保和丸》 《少气》 《时方》 《血厥》 《白薇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十二因] 因毒六 下一篇[卷之二\十二因] 因湿四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