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条辨-第3页-辨病源第一_中药方集
 
白喉条辨 - 第3页
辨病源第一
】 【繁体
阳明燥令司天之年。或秋冬之交。天久不雨。燥气盛行。邪客于肺。伏而化火。至初春雨水骤至。春寒外加。(夏至后发者更重)少阳相火。不能遂其条达之机。遂挟少阴君火。循经络而上与所伏之燥火。互相冲激。猝乘咽喉清窍而出。或发白块。或白点。名曰白喉。互相传染。大人易治。小儿难治。
时疫喉症。不外外感六淫为病。六淫者即经所谓风寒燥湿暑火六气是也。历考古人喉科方论。言风火者固多。言寒湿者亦颇不乏。独未有专言燥气为病者。盖内经脱秋伤于燥一条。后人遂有燥气不为病之说。至沈自南喻嘉言始各有所得。各出方论。沈氏以化气为湿为主。故立方偏于苦辛微温。喻氏以复气为火为主。故立方偏于辛凉甘寒。赖吴鞠通氏有燥气为病。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数语。而燥气发病之理始着。后之治燥气者。亦有门迳可入。(欲治白喉者非先读沈喻吴三先生之书恐终无从下手)此症之发。必于燥气盛行之年。且见症经脉传变治法。无一不与燥火二字吻合。故知病属燥气无疑。(详观后辨自明)唯间多挟少阳相火少阴君火而发。不得不兼治耳。郑氏梅涧虽言此症或遇燥气流行而发。而支离庞杂。尚非真能探及源头者。至张氏漫言火热。(喉症属火热者比比皆是)耐修氏言肺之灼。由于胃之热。胃之热。实由于肠之寒。模糊影响。
全无确见。更不足辨矣。大人小儿治法本同。何分难易。实以小儿在五六龄以内者。未识人事。看验服药。处处不能如法。故治之较难也。
Tags:《阳明》 《燥气》 《化火》 《少阳》 《相火》 《少阴》 《君火》 《经络》 《燥火》 《咽喉》 《白喉》 《外感》 《六淫》 《风寒》 《燥湿》 《六气》 《寒湿》 《经脉》 《传变》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辨经络第二 下一篇自序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