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第34页-[卷二\针灸门] 诸病在阴在阳并用针药论_中药方集
 
普济方·针灸 - 第34页
[卷二\针灸门] 诸病在阴在阳并用针药论
】 【繁体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之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
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荣。(阴之阴者。言五脏也)。荣者、火也。流者、荣也一穴中有三说。火者、气分也。浅也。阳分也。府之出入也。荣者、阴也。血也。肉也。藏也当除刺此。者。土也。注也。也。亦一穴中三义三法。土者、气分也。浅者、阳分也腑之出入也。此天地气血交变之大要也。一言可以通千通万也。者、阴也。血也。肉也有形质也。谨当刺此。是为阴中之阴也。(以去藏病)。

病在阳之阳者。
(言六腑也。刺阳之合。)阳之合者。通言六腑之中。各有所入。为此一穴。乃胃与癸肾也。只合浮取中胃也。用药补以甘温。泻以苦寒。假令阳气下陷。入阴中,当推而扬之。

病在阳之阴者。
(筋与骨病也。刺阴之经。)刺阴之经。若筋骨之邪。在何部分。谁家筋骨。病于何脏。各脏穴中有经穴。经者气也肺主诸气。散入五脏为五经。洁古云。动而不休曰经。此天元之正气。生万物者也。

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
(阳之阳者。皮肤中见络脉是也。)络脉者、奇邪也。在五脏部分者、为阴络。在六腑部分者、为阳络缪刺论中说。交经刺之。宜三棱针出血。是其法也。

病在阳者、命曰风。
此病在阳言者。十二经受风也。以高言、气分也。故身半以上。风中之也。用针当引而去之。又曰。散而去之。用药以辛温法散。通因通用。又曰。热因热用是也。

病在阴者命曰痹。
身半以上。温中之也。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得之饮食劳倦。脾气虚而下溜运气营气不能升降经营心肺也。

阴阳俱病。命曰风痹
(言阴阳气血俱病也)。病有形而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者阴之类也。其阳完而阴伤。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痛者。阴完而阳伤。急治其阳。
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阴阳俱动。动者、火也。是阳之贼)。
解云。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乃应。此形气内外之相应也。久痹不去于身。视其血络。尽去其血。
Tags:《五脏》 《六腑》 《三法》 《下陷》 《经穴》 《正气》 《络脉》 《奇邪》 《阴络》 《阳络》 《缪刺》 《通因通用》 《热因热用》 《劳倦》 《胃气虚》 《营气》 《风痹》 《风寒》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针灸门] 诸阳受气于四肢诸.. 下一篇[卷二\针灸门] 论邪入皮毛经络风..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