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第143页-[卷六\足少阴经穴主治] 考正穴法_中药方集
 
针灸大成 - 第143页
[卷六\足少阴经穴主治] 考正穴法
】 【繁体

涌泉
(一名地冲)∶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白肉际,跪取之。足少阴肾脉所出为井木。实则泻之。《铜人》针五分,无令出血,灸三壮。《明堂》灸不及针。《素注》针三分,留三呼。
尸厥,面黑如炭色。咳吐有血,渴而喘,坐欲起,目KTKT无所见,善恐,惕惕如人将捕之,舌干咽肿上气嗌干,烦心,心痛,黄胆,肠,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善悲欠,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足胫寒而逆,腰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病饥不嗜食,咳嗽身热,喉闭舌急失音,卒心痛,喉痹,胸胁满闷,头痛目眩,五指端尽痛,足不践地,足下热,男子如蛊,女子如娠,妇人无子,转胞不得尿。
《千金翼》云∶主喜喘,脊胁相引,忽忽喜忘,阴痹,腹胀,腰痛,不欲食,喘逆,足下冷至膝,咽中痛不可纳食,喑不能言,小便不利小腹痛,风入肠中,癫病,侠脐痛,鼻衄不止,五疝,热病先腰酸、喜渴数引饮,身项痛而寒且酸,足热不欲言,头痛癫癫然,少气寒厥霍乱转筋,肾积贲豚。
汉,济北王阿母,病患热厥,足热,淳于意刺足心,立愈。

然谷
(一名龙渊)∶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一云内踝前直下一寸,别于足太阴之,足少阴肾脉所溜为荥火。《铜人》灸三壮,针三分,留五呼,不宜见血,令人立饥欲食。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
主咽内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心恐惧如人将捕,涎出喘呼少气,足跗肿不得履地,寒疝,小腹胀,上抢胸胁,咳唾血,喉痹,淋沥白浊,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渴,自汗盗汗出,痿厥,洞泄,心痛如锥刺,坠堕恶血留内腹中,男子精泄,妇人无子,阴挺出,月事不调,阴痒,初生小儿脐风口噤

太溪
(一名吕细)∶足内踝后五分,跟骨动脉陷中。男子、妇人病,有此脉则生,无则死。足少阴肾脉所注为俞土。《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喘息,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脊,伤寒手足厥冷
东垣曰∶成痿者,以导湿热,引胃气出行阳道,不令湿土克肾水,其穴在太溪。《流注赋》云∶牙齿痛堪治。

大钟
∶足跟后踵中,大骨上两筋间。足少阴络,别走太阳,《铜人》灸三壮,针二分,留七呼主呕吐,胸胀喘息,腹满便难,腰脊痛,少气,淋沥洒淅,腹脊强,嗜卧,口中热,多寒,欲闭户而处,少气不足,舌干、咽中食噎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中鸣,咳唾气逆,烦闷。实则闭癃泻之,虚则腰痛补之。

水泉
∶太溪下一寸,内踝下。少阴。《铜人》灸五壮,针四分。
主目KTKT不能远视,女子月事不来,来即心下多闷痛,阴挺出,小便淋沥,腹中痛
照海
∶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阴跷脉所生。《素注》针主咽干,心悲不乐,四肢懈惰,久疟,卒疝,呕吐嗜卧,大风默默不知所痛,视如见星,小腹痛,妇女经逆,四肢淫泺,阴暴跳起或痒,漉清汁,小腹偏痛,淋,阴挺出,月水不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跷,照海穴也。

复溜
(一名昌阳,一名伏白)∶足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傍骨是复溜,后傍筋是交信,二穴止隔一条筋。足少阴肾脉所行为经金。肾虚补之。《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五壮。《明堂》灸七壮。
主肠,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视KTKT,善怒多言,舌干,胃热,虫动涎出,足痿不收履,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肿水病(青、赤、黄、白、黑,青取井、赤取荥,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重,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汗注不止,齿龋,脉微细不见,或时无脉。

交信
∶足内踝骨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阴跷脉之。《铜人》针四分,留十呼,灸三壮,《素注》留五呼。
气淋,疝,阴急,阴汗,泻利赤白,气热癃,股枢内痛,大小便难,淋,女子漏血不止,阴挺出,月水不来,小腹偏痛,四肢淫泺,盗汗出。

筑宾
∶内踝上五寸,分中,阴维之。《铜人》针三分,留五呼,灸五壮。《素注》针三分,主疝,小儿胎疝,痛不得乳,癫疾狂易,妄言怒骂,吐舌,呕吐涎沫,足痛

阴谷
∶膝下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足少阴肾脉所入为合水。《铜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舌纵涎下,烦逆,溺难,小便急引阴痛,阴痿,股内廉痛,妇人漏下不止,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娠。

横骨
∶大赫下一寸,阴上横骨中,宛曲如仰月中央,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主五淋,小便不通,阴器下纵引痛,小腹满,目赤痛内始,五脏虚竭,失精(自肓俞至横骨六穴,《铜人》去腹中行各一十五分,录之以备参考)。

大赫
(一名阴维,一名阴关)∶气穴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三分,《素注主虚劳失精,男子阴器结缩,茎中痛,目赤痛从内始,妇人赤带

气穴
(一名胞门,一名子户)∶四满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三分,《素注主贲豚,气上下引腰脊痛,泄利不止,目赤痛从内始,妇人月事不调。

四满
(一名髓府)∶中注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积聚疝瘕,肠,大肠有水,脐下切痛,振寒,目内赤痛,妇人月水不调,恶血痛,贲豚上下,无子。

中注
∶肓俞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一寸,灸主小腹有热,大便坚燥不利,泄气,上下引腰脊痛,目内赤痛,女子月事不调。

肓俞
∶商曲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一寸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始。
按诸家俱以疝主于肾,故足少阴经穴多兼治疝,丹溪以疝本肝经,与肾绝无相干。足以正千古之讹。

商曲
∶石关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主腹痛,腹中积聚,时切痛,肠中痛不嗜食,目赤痛从内始(自幽门至商曲,《铜人》去腹中行五分,《素注》一寸)。

石关
∶阴都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主哕噫呕逆,腹痛气淋,小便黄,大便不通,心下坚满,脊强不利,多唾,目赤痛从内始,妇人无子,脏有恶血,血上冲腹,痛不可忍。

阴都
(一名食宫)∶通谷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身寒热疟病,心下烦满,逆气,肠鸣肺胀气抢,胁下热痛,目赤痛从内始。

通谷
∶幽门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灸五壮。《明堂》灸三壮。
主失欠口,食饮善呕,暴喑不能言,结积留饮,癖胸满,食不化,心恍惚,喜呕,目赤痛从内始。

幽门
∶侠巨阙两旁各一寸五分陷中,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灸五壮。
主小腹胀满,呕吐涎沫,喜唾,心下烦闷,胸中引痛,满不嗜食,里急数咳,健忘,泄利脓血,目赤痛从内始,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不下。

步廊
∶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注》针四分,《铜人》针三分主胸胁支满,痛引胸,鼻塞不通,呼吸少气,咳逆呕吐,不嗜食,喘息不得举臂。

神封
∶灵墟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注》针四分。
《铜人》针三分主胸满不得息,咳逆,乳痈,呕吐,洒淅恶寒,不嗜食。

灵墟
∶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注》针四分。《铜人》针三分主胸胁支满,痛引胸不得息,咳逆呕吐,不嗜食。

神藏
∶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铜人》灸五壮,针三分。《素注主呕吐,咳逆喘不得息,胸满不嗜食。


∶俞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铜人》针四分,灸五壮。《明堂》灸主咳逆喘息不能食,胸胁支满,涎出多唾。

俞府
∶气舍下,璇玑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素注》针四分,灸三壮。
《铜人》针三分主咳逆上气,呕吐,喘嗽,腹胀不下食饮,胸中痛久喘,灸七壮效。
\r肾脏图\pG-G64.bmp\r\r足少阴肾经\pG-G64a.bmp\r
Tags:《少阴》 《实则泻之》 《明堂》 《尸厥》 《善恐》 《舌干》 《咽肿》 《上气》 《痿厥》 《善悲》 《腰痛》 《风痫》 《咳嗽》 《失音》 《喉痹》 《头痛》 《转胞》 《阴痹》 《小便不利》 《小腹痛》 《鼻衄》 《热病》 《足热》 《少气》 《寒厥》 《霍乱》 《转筋》 《热厥》 《下陷》 《太阴》 《跗肿》 《寒疝》 《舌纵》 《自汗》 《盗汗》 《恶血》 《阴挺》 《阴痒》 《脐风》 《口噤》 《跟骨》 《动脉》 《呕吐》 《消瘅》 《寒热》 《胁痛》 《手足厥冷》 《胃气》 《流注》 《阴络》 《太阳》 《腹满》 《腰脊痛》 《善惊》 《气逆》 《远视》 《小便淋沥》 《阴跷脉》 《咽干》 《肾虚》 《善怒》 《胃热》 《五淋》 《血淋》 《气淋》 《阴汗》 《胎疝》 《足痛》 《辅骨》 《阴痛》 《漏下》 《横骨》 《上横骨》 《冲脉》 《小便不通》 《五脏》 《虚劳》 《赤带》 《胞门》 《注下》 《疝瘕》 《大肠》 《振寒》 《经穴》 《多唾》 《肠鸣》 《肺胀》 《留饮》 《健忘》 《鼻塞》 《乳痈》 《恶寒》 《咳逆上气》 《足少阴肾经》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七] 手厥阴经穴主治 下一篇[卷六\足少阴经穴主治] 足少阴肾..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