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耳损伤为外伤引起局部血脉破裂,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气滞血瘀,故无论内治外治均宜以行气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为法,并须注意预防邪毒乘虚侵袭。
耳损伤后期--气血虚弱,肝肾不足。
主证:局部瘀肿疼痛渐消,损伤渐愈,可遗留头晕头痛,耳鸣耳聋。
治法:补气血,益肝肾。
方药:补气益肾汤(自拟方)。
党参15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鸡血藤15克,白芍15克,骨碎补10克,五味子10克,熟枣仁15克,熟地黄15克,山英肉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党参、茯苓、当归、鸡血藤、白芍健脾补气血而养肝;骨碎补、五味子补肾壮骨;熟地黄、山英肉补肾填精;熟枣仁宁心安神。各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益肝肾、宁心神的作用。
加减法:伴头痛、失眠:加川芎10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30克;面色苍白,疲倦乏力:加北芪15克、首乌15克;耳鸣如蝉:加磁石30克;传导性耳: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郁金15克。
单验方治疗。
鱼腥草:取鲜鱼腥草(全草)30克,洗净泥沙,再用道淘米水洗1次,取出捣烂如泥,敷于血肿局部,再用纱布包稳即可,每天换药1次,治疗耳廓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