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第56页-[卷七] 病可下证第七_中药方集

TOP

 
脉经 - 第56页
[卷七] 病可下证第七
】 【繁体
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以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三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属大柴胡汤
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属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属承气汤证。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其心下坚者,可下之,属承气汤证。
阳明与少阳合病而利,脉不负者为顺,负者失也,互相克贼为负。
滑而数者,有宿食,当下之,属大柴胡、承气汤证。
伤寒后脉沉,沉为内实(《玉函》云∶脉沉实,沉实者,下之),下之解,属大柴胡汤证。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急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太阳病未解,其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汗出解。但阳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微者,先下之而解。属大柴胡汤证。(阴微一作尺实)脉双弦迟,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属承气汤证。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状,下之即和。
病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可下之,属大柴胡汤证。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续在,其脉微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此热在下焦,少腹当坚而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属抵当汤
太阳病,身黄,其脉沉结,少腹坚,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属抵当汤证。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为血,当下之,属抵当丸证。阳明病,发热而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但头汗出,其身无有,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属茵陈蒿汤。阳明证,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虽坚,大便必黑,属抵当汤证。汗出而谵语者,有燥屎在胃中,此风也,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者,属阳明。脉实者,当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阳明病,谵语,有潮热,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坚耳,属承气汤证。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坚满,引胁下痛,呕则短气,汗出,不恶寒,此为表解里未和,属十枣汤。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之即愈。其外未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属桃仁承气汤。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小便不利,少腹微满,属茵陈蒿汤证。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属大柴胡汤证。但结胸,无大热,此为水结在胸胁,头微汗出,与陷胸汤。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其脉沉紧,心下痛,按之如石坚,与大陷胸汤。阳明病,其人汗多,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坚,坚者则谵语,属承气汤证。阳明病,不吐下而心烦者,可与承气汤。阳明病,其脉迟,虽汗出而不恶寒,其体(一本作人)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如此者,其外为解,可攻其里。若手足然汗出者,此大便已坚,属承气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满大而不大便者,属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下。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其脉滑疾,如此者,属承气汤。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失气者,复与一升;如不转失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此为里虚,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愈,属承气汤证。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属承气汤证。
Tags:《阳明》 《热汗》 《柴胡汤》 《阴病》 《咽干》 《承气汤》 《少阴》 《腹满》 《大柴胡汤》 《合病》 《宿食》 《目中不了了》 《里证》 《阳病》 《结胸》 《表里》 《发热》 《太阳》 《发狂》 《瘀热》 《抵当汤》 《小便不利》 《抵当丸》 《发黄》 《头汗》 《茵陈蒿汤》 《谵语》 《过经》 《表虚》 《里实》 《烦热》 《潮热》 《中风》 《头痛》 《心下痞》 《短气》 《恶寒》 《表解里未和》 《十枣汤》 《热结膀胱》 《寒热》 《大陷胸汤》 《津液》 《心烦》 《小承气汤》 《胃气》 《失气》 《里虚》 《二阳并病》 《阳证》 《手足汗出》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七]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下一篇[卷七] 病不可下证第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