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第26页-[卷下] 消渴论第二十三_中药方集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第26页
[卷下] 消渴论第二十三
】 【繁体
论曰。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有上消中消肾消。上消者。上焦受病。又谓之膈消病也。多饮水而少食。
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治宜流湿润燥。中消者胃也。渴而饮食多。小便黄。经曰。热能消谷。知热在中。法云。宜下之。至不欲饮食则愈。肾消者。病在下焦。初发为膏淋。下如膏油之状。至病成而面色黧黑。形瘦而耳焦。小便浊而有脂。治法宜养血。以整肃分其清浊而自愈也。法曰。燥上而渴。用辛甘润肺。故可用蜜煎生姜汤。大器顿之。时时呷之。法云。心肺之病。莫厌频而少饮。内经云。补上治上宜以缓。
又曰。辛以润之。开腠致津液通。则肺气下流。故气下火降而燥衰矣。其渴乃止。又经曰。二阳结为消。王注曰。二阳结于胃及大肠。俱热也。肠胃藏热。则善消水谷。可甘辛降火之剂。黄连末一斤。生地黄自然汁。白莲花藕自然汁。牛乳汁。各一斤。熬成膏子。剂黄连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少呷温水送下。日进十服。渴病立止。
治上焦膈消。而不欲多食。小便清利。宜小柴胡汤。或加白虎汤。或钱氏方中地骨皮散。内加芍药黄石膏黄芩桔梗之类是也。

人参石膏汤
治膈消。上焦烦渴。不欲多食。
人参(半两)石膏(一两二钱)知母(七钱)甘草(四钱)上为粗末。每服五钱至七钱。水煎食后温服

顺气散
消中。热在胃而能食。小便赤黄。微利之为效。不可多利。服此药渐渐利之。不欲多食则愈。
浓朴(姜制一两)大黄(四两)枳实(二钱炒)上。每服五钱。水煎食远服

茴香散
治肾消病下焦。初证小便如膏油。
茴香(炒)苦楝(炒)上细末。酒调二钱。食前服。

八味丸
治肾消大病加减法。
本方内倍加山药。外桂附从四时加减。假令方内桂附一两。春各用三钱。夏用一钱。秋用五钱。冬全用一两。

珍珠粉丸
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
黄柏一斤(于新瓦上烧令通赤为度)真蛤粉(一斤)上为细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法曰。盛阳乘阳。故精泄也。黄柏降火。蛤粉咸而补肾。阴也。又治思想无穷。所愿不得之证。

竹笼散
治消渴。
五灵脂黑豆(去皮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冬瓜汤调下。无冬瓜。苗叶皆可。日二服。小渴二三服效。渴定不可服热药。
唯服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
Tags:《三焦》 《上消》 《中消》 《润燥》 《膏淋》 《蜜煎》 《津液》 《肺气》 《阳结》 《大肠》 《成膏》 《柴胡汤》 《白虎汤》 《地骨皮散》 《人参石膏汤》 《温服》 《消中》 《食远服》 《八味丸》 《遗精》 《滴水丸》 《等分》 《冬瓜汤》 《五味》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下] 肿胀论第二十四(小儿附) 下一篇[卷下] 虚损论第二十二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